精选类似花开不败的高考励志文章(40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28日

类似花开不败的高考励志文章

1、  我们的班是比较活跃的班,班里大部分是男生,而且大家都很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高三的时候,上课、自习时班里很安静,一下课,班里就没有一个人了(很夸张吧!),都在室外活动。而且大家都很个性,不太在乎谁比谁优秀的问题,所以气氛很好,松弛有序,紧张有度。相比之下,我们的邻班就很“发奋”,(类似花开不败的高考励志文章)。

2、回复:高考励志,看《高考励志文章连载一二三四》;

3、梵高·文森特是为绘画而生的,如同诗人海子,为诗歌而生。他们都为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如痴如醉,疯狂至巅,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正如有人说:“梵高在生活中像个智弱的残者,在艺术上却是创造精神的圣人。我们做不了梵高……” 

4、高三就像一次长跑,需要毅力、勇气以及一点点的技巧。其实,高考的成败关键在于内因,而非外界其他因素。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意外,我们都要相信自己,坚持自己,成功也最终会属于我们自己。因为,胜利往往来自于坚持不懈地付出和努力!

5、每周大考一次。精确地计算时间、做题、等分数、排名次。周而复始。

6、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高晓松

7、大厦倾覆,沧海横流的时候,我们是一群相濡以沫的涸辙之鲋。

8、  高二的我是真正进入高中生活正轨的时期,由于跟上了进度,融进了那个学习海洋,我不再像高一下半学期那样疯狂了。不过,依然不敢忘记教训的惨痛,只不过我的生活开始模式化的有规律起来。统筹安排好各种事情后虽然还是用功地学习,不过不再觉得“好累啊,好想眯一会儿啊”,相比较起来,学习上效率长了不少,时间也没怎么减少,所以效果很好。学习的方法也是那时慢慢形成的。数学老师说:课下要多思考,不要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但得保证一定数量。不要碰上难题就问就跳跃,要去想。也许你做不出来,但这段想的过程很重要,它是你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量变积累过程。我一直把数学老师的话作为准则,而且班里有做题数量是别人几倍成绩却不出色的例子。所以每天我很认真地听课,很认真地做作业,把每个题都做好,不敷衍。我几乎没做过什么课外书上的练习。也许是老师的精心安排或是我的脑袋不够快,抑或是巧合,老师所布置的东西能够充满我所有的自由课时间,包括作业与看书,可能有时会充裕一点,我会再拿出比较经典的例题做一遍或总结一下思路或再仔细想一想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知识,看能否让知识们形成系统形成网络;如时间再充裕一点,就跟班里同学一块儿看杂志啊什么的。大家再一块儿聊聊天,顺便交换一下经验与技巧什么的。

9、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

10、第二个问题:如何上好一节课?我觉得有这样三个环节:

11、像是那远古时期的楚国遗民,与他们的三闾大夫一样,佩长铗,冠切云,饮坠露餐落英,有着干云的立项满腹的诗书一身的傲气,却也只能任风尘遮蔽一身的白衣,低头走进那座牢笼。(类似花开不败的高考励志文章)。

12、在已经出过7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剑桥大学里,老师全凭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动手。在这种一切靠自己、老师一般不会限制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方向的自由学风下,学生可自由地异想天开,去创作、研究。曾经,有一位剑桥的博士倾力证明,300多年前启发牛顿的苹果树并未被风雨摧残,仍在三一学院原地成长,生根发芽。研究论文甚至还发表在权威刊物上呢。“无用”的思考训练产生的成果,成就了许多“有用”之才。很多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诞生。

13、多听课,多学习。听课是快速成长的有效路径,避免走过多的弯路

14、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得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15、高考。我们对高考的定位是什么,2018年时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表文章给新时期高考明确定位: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 引导教学“一面旗”。所以我们必须研究高考,载体就是高考试题。反复做高考题是一个路径,近5年高考试题,我每年至少做5遍,有两个研究高考的路径,一是统计考点。从2011年开始,每年我都会完善这张表。这张表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经常不知道教材的重点在哪里?其实就在这张表上。如果你在说重点,不是在选这里的内容,那你说得不是重点。我们学校讲精准教学,精准教学要数据说话。二是反复研究设问方式,出题者意图。从政治学科试题来说,要研究设问逻辑、材料逻辑,对答案逻辑的影响。我经常和学生说两句话:一是离新一年高考试题最近的试题在往年的高考题中;二是我们只有看得懂高考题的答案,才能写出类似的答案。怎么能看得懂?反复研究。

16、清华又没说只有轻轻松松的大牛才可以考,虽然我不是牛,但是我可以发扬牛的精神。每天少睡几个小时,拼了一阵。数学终于有了点起色,能到120以上了。后来考了一次1信心就彻底树立起来了。最牛的人可以把竞赛题当高考题做,但是不牛的人只要做好高考题,一样可以考高分。

17、听完胡天朗和苏荷的故事,我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些爱情从来都是互相成全啊!

18、学习感受:经历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应该是“鼓舞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教育是“点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9、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个新的开始。

20、三年,您已经变的很有气质,很有涵养。气质就是内在涵养的体现,内在的涵养来自于知识和素质的提高。这三年,您积累了包括文化、做人处事等丰富的知识已经从内在和外形进行了最好的塑造,一个肚子里装满墨水的人,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书生气,更是一种自内向外自然透露出来的气宇轩昂的品质。

21、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呼吸阳光下的空气,我叫着喊着,发疯般地冲出考场。

22、(2)我们的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比如,我在刚上班的时候,特别愿意和学生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我毕业论文是有关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当一涉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觉得有很多想法。其实这就是从老师自己出发,而没有从学生出发,学生需要掌握这个问题吗?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同一个问题,高一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和高三需要掌握的程度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不需要倾其所有,这不是有所保留,而是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决定的,比如政治学科总体高一要强调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二强调基础扎实,高三拔高培养,每个阶段是有所侧重的。

23、寒假我觉得在家的学习状态不好,所以一直跟外地的同学住校,在寝室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一心扑在习题上。放假之后天天去图书馆的自习室。各科高考题基本做全了。于是信心就有了。更重要的,努力不只是一种途径,更是一种信念。你能为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去不顾一切的奋斗,这是很难得的人生经历。当然作为一个不牛的人,成绩肯定仍然不是很牛的样子。一般是班级15名左右,学年名次在50左右徘徊,偶尔能进一模学年80多,有些郁闷。二模130多,更加郁闷。三模180多,我没崩溃我父母先崩溃了。当时我写给自己两句话: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不放弃希望。一个高考而已,老子还搞不定你?四模21名。然后就高考了。然后就上了清华。

24、高三最后半年,是拼搏奋斗的半年,是冲刺终点的半年。我们在努力中等待目标的实现,在奋斗中守望梦想的花开。

25、秋天到了。没有人站在窗口望着落叶感伤,也没有人去秋游。我们已经冷暖不知了。

26、  作为最后的总结我想说,有一些很对很正确的传统学习方法与经验我们听了一遍又一遍,所以脑袋里总觉得“啊,很对”却没有真正去做,我觉得那些方法与经验真的很有用,只要你真正去做。不过我自己也没有实施过多少,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你可以在自己的模式中融入一些传统的方法技巧与别人的经验总结。但是主心骨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摸索实践出来的,自己用着才顺手。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愿所以还没参加高考的同学寻求出自己的一套来,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27、各科老师也开始了对自习课的“明争暗斗”。终于,全部自习被瓜分完毕。晚自习延长到十点半。

28、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初有分量的人生。

29、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子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30、2021年7月28日启文(距复读第一天恰一年)

31、勤能补拙。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在掌握学习方法前你必须学会勤奋。高中有很多课需要你听,有很多书需要你看,有很多作业需要你做,而这些都要*勤奋。没有勤奋这块垫脚石,学习就很难获得成功。

32、我从来都没有想过2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33、不管什么情况,我会开心的过日子,我会开心的学习。

34、何为一节好课?我们都从学校里走过,都以学生的身份,上了十几年课,遇到了很多老师,上了很多学科的课。那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上了这么多的课,你印象最深,你认为最好的课是哪一节课?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放飞思绪,从小到大我们遇到的老师,我们上的最好的课。继续思考第二个问题,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认为最好的课,好在哪里?是老师的魅力、问题的深刻、思维的碰撞,同学们的参与,还是?第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的这节好课,是真正的一节好课吗?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刚上班的时候,父母叮嘱我“当老师了,一定要把该教的知识给学生讲明白”,能讲明白知识的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好课吗?上班了,学校培训说,青年教师要驾驭课堂,课堂上不能乱哄哄的,我们有的班级标语:敬竞净静,其中一个就是安静,安安静静的课堂就是一节好课吗?上班后,出公开课,同事们说,公开课要互动,那热热闹闹的一节课是一节好课吗?我们在最近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信息技术让传统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一节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就是一节好课吗?

35、回复:最新模拟,看《近期最新高考模拟作文(全国特级教师点评)》;

36、如何上好一节课,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其实,任何一个老师,只要站一天讲台,就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就要好好想想如何上好一节课。我们选择了教育,选择了一中,选择了讲台,上好一节课责无旁贷。今天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37、以我考执业药师为例,从拿到书到考试只有63天时间,完全的外行零基础。原计划最多过两科,学习计划中也只准备学两科。突然在考试去两周得知消息,下一年报考条件将发生变化,以我现有学历就没有报考资格(后来知道是网上传的假消息)。当时我想:如果下一年没有报考资格,那这一年即使考过了两科,也没有意义。所以还不如拼一把,一起学四科,剩下只有15天时间,我既要复习开始学习的两门,又要从零开始学习后面两门。

38、在高二时很讨厌用一种叫Basiccolor的水笔,一元一支的廉价品,损耗速度非常了得。但到了高三就一直只买这种笔,一盒一盒地买,因为看着它们随参考书一批批阵亡,心中有种主宰他物命运的快乐感觉。

39、似乎在中国人的理念里,往往只有对的存在,而忽视了错误的作用。在国外的一个大公司中,有一位年过五旬的应聘者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虽然已经失去了青春,但我有30年的工作经验,我曾在7间现已倒闭的公司工作过╠╠虽谈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本领,但我可以避免贵公司在经营上的许多错误。”结果他被聘用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我们在小时候不经过一些社会上挫折的磨练,在未来哪能解决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风雨起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