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出自明代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
4、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5、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色彩沮。——刘禹锡《竞渡曲》
6、良辰当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
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8、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端午节的古诗小学3端午节的诗句1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10、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11、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12、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空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1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4、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15、乐(yuè)府,本指管理音乐的官署,后来成为诗歌的一种体裁。它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被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被称为乐府。汉乐府中民歌占多数,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6、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7、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月榴花妖艳烘》
18、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19、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20、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21、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22、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2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4、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25、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2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空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27、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2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9、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在端午节这天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们,想起自己拼搏了一辈子,结交的好友却都已不在身边,心中突然感到难过。
30、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3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32、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33、在端午节这天,宋朝的大才子苏轼感觉天气有点燥热,就去泡了一个养生汤浴,洗去一身的疲惫,心情也就好了很多。
34、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宋·黄公绍《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3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6、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37、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38、端午节前后正是石榴花开得盛的时节,古代的人会在端午节这天祈福,许愿一年身体健康,可把我们的大诗人陆游忙坏了,从一早就在摘艾蒿、配药材,直到太阳落山才能休息。
3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