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56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20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

1、  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自新:根据国情,创建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2、“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3、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4、“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5、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6、普及教育应从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因陋就简,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

7、衡量教育体制质量优劣的标准,就在于其能够激发国民独立思考和自由创新意识的程度。

8、  陶先生以为,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是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9、  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10、推荐人:周小春        庆城县韩湾小学

11、要热爱学生。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共事共学共修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他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他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12、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坏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好的环境改造不好的环境。学校不可以与社会脱离。

13、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在教学完前后左右,行和列的概念之后,出示一张设计好的教室座位图,挂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并贴上自己的照片,贴对了奖励一张红苹果贴纸。最后设计让小朋友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教师设计的有座位号的“电影票”,让学生自己去跟事先设计好的座位号对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样模仿生活中看电影的情景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14、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培养创造性的教学中,老师让全班的幼儿坐成半圆形,孩子的手脚都被要求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不准动。然后老师就说:“请小朋友好好想想,我们的手和脚都能做些什么?”几乎全部的孩子都把自己的手脚抬起来看了看。就在这个时候,老师还让他们把小手放好,小脚并拢,规规矩矩的坐好不许动,并且让他们再想想,然后请小朋友回答。在老师让他们思考的这段时间里,有的小朋友在自言自语,有的小朋友在小声讨论,还有的小朋友在继续摆弄自己的手脚,场面几乎出现了小小的混乱。很明显,幼儿正在结合自己的身体认真思考教师的问题,可是教师却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还对幼儿提出坐好、不准动的要求。显然,教师这样的教学并没有解放幼儿,反而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

15、知是行之成”理论演绎出来的创造过程,所以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注:《陶行知全集》第3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16、 手脑并用,注重实践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从前的人告诉他的,而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所以他提倡“行动的教育”,“手脑并用”。他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为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同时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在讲完课堂知识后,就趁热打铁,在全班开展小制作活动,利用实践课时间,让学生从设计、准备材料、加工,一直到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结果,学生忙得热火朝天,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讲台上时,激动得手舞足蹈,我也为他们的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要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体现“实用性”,一定要坚持手脑并用,把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在知识爆炸,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社会需要的已不再是那些“高分低能儿”,而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本人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多样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展示自己的个性。

17、限于时间和篇幅,今天只能局部的,片面的就某些观点简单比较一下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之所以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优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陶行知的观点比杜威的观点更符合认知逻辑,更符合人类成长规律。首先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做到“学校即社会”;要先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

18、许多教师和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应该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活的重要性,一味的以书本为主,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就只依据书本上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忽略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有一次,一位老师在组织科技活动――电的用途,并没有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在教室里通过简单的开灯和关灯来向幼儿说明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显然,她这样的做法太过简单,涉及的方面太少。电的用途很多,而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没有电小朋友们就不能看喜爱的少儿节目,不能上网,不能在儿童城堡里玩耍,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电就做不成。幼儿教师这样的做法对幼儿的发展是很不利的,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学习,而且还会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懂得热爱生活,也不懂得怎样生活。

19、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20、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注:《陶行知全集》第4卷,

21、“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22、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23、第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24、  陶行知认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望远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要通过学问上的熏染和督促的力量,为学生创设激发兴趣、开启智慧的主动探索之旅。

25、他还认为,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的。“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出的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作为教师,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爱满天下”。他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26、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27、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28、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9、尤其是1944年4月在《战时教育》上发表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论述更为集中。他认为创造的儿童教育就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

30、把普及教育的目的同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争取民族的自由平等联系起来。

31、陶行知竭力反对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认为传统的“老八股”教育是为教育而办教育,用“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的办法,把读书人引入“伪知识的圈套”,而成为废人。

32、摘要: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积极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34、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35、 “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3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7、 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8、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39、生活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指导理念,生活教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实践生活教育思想的时候,不能只单独地从某个活动去实施,也不能在实施某个活动时只考虑生活教育思想的某个理念,而应将其融入到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幼儿园整个的生活中去,同时从选材、方法、创设、主题、常规等各方面考虑,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全面、始终的贯彻和落实生活教育思想。另外,在实践当中还应当注意,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核心都是幼儿自身,只有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而不能单纯的为了教育而教育,导致教育重于形式却输了内涵。

40、他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41、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42、“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生活教育最初多侧重日常生活,遇到什么事,就受什么教育,但“生活”范围很大,处处有生活,处处要进行教育,便降低了教育的特殊职能,所以以后他把生活的范围概括为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改造社会的五种。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与生活同步,“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

4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历经艰辛无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中国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中创造并形成了独具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他对幼教事业发展的实践和探索,为我们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搞好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要求,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44、    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 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45、  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46、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排数中的学问》时,在学习新知后的巩固练习中,选择3位学生上来排成一行,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在学生思考并作答后,就可马上对三位学生进行排列,把所有不同的排列方法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出来,从而可让学生直观体会排数的思考方法,同时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7、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48、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49、“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50、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51、AbstractTaoasapioneerofmodernChinese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oflifelongcommitmenttoeducationandhiseducationalthoughtforeducationandsocialneedsandhumandevelopmentassocialsubjectsinitsaccumulatedexperienceoflearningandpractice,effect,themeaningoflifeandotheraspectsofcognition.

52、创造教育就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

53、“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54、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创造无时不在,并且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从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力。如何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刻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认可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都具备创造能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去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5、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进行练习或实践,创设“生活情景”,开展演练,就能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能得到逐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