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歌德简介(38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21日

歌德简介

1、年过半百的学者浮士德沉湎于中世纪的书斋,脱离了现实生活,为烦琐、僵死的知识所困,苦闷到企图自杀,直到复活节的钟声响起,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在与学生瓦格纳的郊游中,他看到了充满活力的生活,同时也遇到了靡非斯特变的黑狗。回到书斋后,浮士德与靡非斯特订立了赌约:魔鬼甘愿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到天地间寻求各种满足,解除他的苦闷,而浮士德一旦发出流连忘返的赞叹,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

2、  1827年4月11日(吕邦斯的风景画妙肖自然而非摹仿自然;评莱辛和康德)(歌德简介)。

3、维特在绿蒂家的院子里见到了她,一开始就被她拿着面包分给周围弟弟妹妹们吃的景象吸引了。她体态优雅,举止、声音也都很美。维特又发现绿蒂也很喜欢看书,很有学识和教养,而且谈吐之间都极有思想和魅力,便更加为之倾倒。在舞会上,维特邀请绿蒂跳舞。绿蒂舞跳得也非常好,让维特觉得从未跳得如此轻快,甚至有点飘飘欲仙。正当两人跳得起劲,旁边有人念了“阿尔贝特”这个名字。询问过后,维特才知道原来阿尔贝特正是绿蒂的未婚夫。此时,绿蒂开始沉思,维特也有些慌乱,而外面也刚好开始打雷。在女士们都惊慌失措的时候,绿蒂却表现得非常勇敢。她提议大家做游戏,打消了大家的恐惧。

4、这是一本有关歌德的思想与生平的生动传记,全书语言激情盎然,思想内容丰富生动。对于了解歌德,了解魏玛古典主义思想,了解歌德生活时代的欧洲文学艺术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5、浮士德创建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6、  1825年4月20日(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7、复旦大学魏育青教授评价歌德为“一个诗人和哲人国度里最伟大的诗人兼哲人”,“《歌德全集》(德文版)的出版首次将一个全面立体的歌德带到中国”。(歌德简介)。

8、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在歌德去世后出版了《歌德与一个孩子的通信》,几乎没人会怀疑这些信件的真实性,她成了歌德忘年恋故事的女主,歌德的女缪斯。可惜贝蒂娜翻了一个很多这样的人都会犯的错误,她没有把歌德给她的真实信件销毁。1820年,她和歌德的真正手札被发现,人们才知道这位女士改写了歌德给她的回信,而几乎重写了自己的去信,并且更改了日期,使它们间隔不要过长。歌德的原信只是一些普通的回信,还曾劝她要“跳出自我”。人们并未发现任何可以证明歌德为贝蒂娜深深痴迷的话语,显然贝蒂娜的疯狂,深情的表演并没有吸引歌德。人们还发现她把和自己哥哥,女友之间的书信出版时都有编造,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问题,学者们于是把她视为骗子,但这一点不妨碍世人以讹传讹的讲述歌德对她如何一往情深的故事,她以歌德的女神和缪斯的身份,留在了文学的殿堂里。

9、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地,就是他明确地意识到他自己的信念和思想,认识到自己并且由此开始也深切地认识到别人的思想感情。

10、1724年6月17日,农历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11、  1829年4月3日(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阴谋诡计)

12、但丁·阿利基耶里(1265年-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后来一位名叫薄伽丘的作家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13、 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显然也受到过歌德文艺思想的深刻影响。 

14、  1827年1月4日(谈雨果和贝朗瑞的诗以及近代德国画家;复古与反古)

15、  1825年12月25日(赞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是“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16、平时主要跟逗逗一起行动,为人比较胆小,容易被抱抱龙和阿凯欺负。

17、歌德作为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18、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19、  1828年3月11日(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20、但是歌德最终还是没有摆脱被贝蒂娜消费的命运,后来还有一段时间一直坚持每天去拜访他,直到有一次,歌德再无法忍受她拿“可爱的不拘小节的错误”,把她比做“这只由我母亲流传给我的使人难受的牛忙。”从这以后,就拒绝再见到她。但是在歌德弥留之际,她虽然自己被禁止拜访了,但是把她的儿子派到了歌德身边,虽然那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干嘛去的,但是米兰·昆德拉认为,歌德一看到这孩子就会明白,在她和自己的这场漫长的拉锯战中,他输了,他的这个缪斯和女神,她是当定了。

21、一个真实的洛丽塔——EvelynNesbit的传奇一生

22、刚出场的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但是却对长期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应该向什么地方去。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这时理性占据上风,压制了他的感性需要。

23、  1830年3月21日(“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个区别的起源和意义)

24、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25、  爱克曼是个非常执著的人,虽然歌德不同意马上出版,但回忆、整理、编排歌德谈话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只是由于主要工作是编辑《歌德文集》,这项工作就只能放在业余进行。1832年歌德逝世,出版《歌德谈话录》再也没有什么外在障碍了,爱克曼在编辑歌德遗稿之余全力准备这本书,1836年才正式出版。全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从1823至1827年的谈话,第二部分包括1828至1832年的谈话。

26、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

27、但丁《神曲》:事业爱情双重打击下的“神作”

28、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

29、  1828年3月12日(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30、郭沫若、宗白华视浮士德为歌德的替身。余匡复《〈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传》一文将《浮士德》视为诗化的歌德思想的百科全书。进一步的,韩瑞祥、仝保民在《〈浮士德〉悲剧第一部的浪漫主义色彩》中认为:浮士德是一个在幻想和戏弄人生中追求着的浪漫主义形象,他不是作者本人生存观念的释解,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分裂的悲剧。歌德自己说过:他说不出来作品里的具体观念,作为诗人他只是将自己的印象从艺术的角度生动表现出来,并使读者能获得同样的印象。董问樵在解读这段表白时认为:在思想上,诗剧是接近人道主义的过程;在艺术形象方面,浮士德是哈姆雷特的发展,前者在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发展了后者的形象。王力在他的《文学的归真——对〈西游记〉、〈浮士德〉的随想》中将浮士德定位为一个“当代英雄”:真正的当代英雄体现着人类最深刻的智慧和最崇高的人格,是人类文学中的最高典型,浮士德正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完成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31、  1831年6月20日(论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认识)

32、35岁之前,他沉醉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写下了比如《葛兹·冯·伯利欣根》、《普罗米修斯》、《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戏剧、诗歌、小说等,淋漓尽致地刻画着情感世界。

33、他感叹“我们精神的翅膀真不容易,获得一种肉体翅膀的合作,可是,这是人人的生性”。浮士德的痛苦,来自这两种需求无法达到完美的平衡状态的痛苦。

34、  1826年,爱克曼向歌德正式提出要出版他辑录的《歌德谈话录》的请求。那时由他编辑的《歌德文集》即将出版,他建议他编的这本小册子与《歌德文集》一齐出版,而且放在前面。歌德没有同意。1830年,爱克曼再次向歌德提出出版《歌德谈话录》,这次仍遭歌德拒绝。

35、  1832年3月11日(歌德对《圣经》和基督教会的批判)

36、  1830年3月17日(再次反对边沁过激,主张改良;对英国主教骂《维特》不道德的反击;现实生活比书本的教育影响更大)

37、  1831年3月27日(剧本在顶点前须有介绍情节的预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