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马革裹尸(77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21日

马革裹尸

1、   《后汉书·马援传》: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2、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3、解释:指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4、李大哥,大丈夫应当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就算战死杀场、马革裹尸也不枉男儿七尺之躯,大明如今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李大哥,难道不想不想报效国家?

5、如果说,战时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是军人的终极荣誉;那么,平时忧军备战、尽瘁事国就是军人的核心价值。

6、上阵杀敌,为国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马革裹尸)。

7、倪兄听我一言,再过些时日在下便要随军北伐,如若成功便是对大清江山的迎头重击,如果失败在下也只能马革裹尸。马革裹尸的经典造句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8、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9、"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源自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

10、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革裹尸)。

11、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士兵战死战场,马革裹尸,留下家人无限的伤痛。

12、(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3、《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应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着尸体回来安葬,哪能睡在床上靠着儿女服侍呢?”

14、所以成了很多男生的女神,反正那件事确实是个误会,这些男生为了自己的女神,自然是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献身疆场的决心。

16、倪兄听我一言,再过些时日在下便要随军北伐,如若成功便是对大清江山的迎头重击,如果失败在下也只能马革裹尸。

17、                廴       匚

18、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19、这些告诫本来没有什么,都是长辈提醒晚辈的善意之词,没想到,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刚好杜保的一个仇人想整杜保,就告诉光武帝说杜保性情轻薄、乱群惑众,还说,这是马援对自己的侄子亲口说的。这也不算什么,没想到梁松和杜保是好朋友,光武帝一怒,马上就把杜保免官,梁松吓得屁滚尿流,检讨书写了几十篇,总算没有被处分,惊悸之间,梁松也把马援恨死了。

20、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21、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22、[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23、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4、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25、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26、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27、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28、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29、公元42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等人造反,声势浩大,刘秀以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征讨,汉军长途跋涉赶到浪泊,一阵大杀大砍,打败叛军,敌众四散奔逃,次年,马援军肃清叛贼,并亲自斩杀二征,传首洛阳,朝廷加封马援为新息侯,厚加封赏,马援不为一己,全都拿出犒赏三军,一时欢声雷动。

30、此时,匈奴和乌桓又开始在边界闹事,马援刚从交趾回来就继续西进,平陵县的孟冀赶来劳军,马援对他说,现在匈奴和乌桓又开始骚扰北边,我请缨上阵,“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孟冀感慨万千,连说:“对!作为英雄就应该这样!”(马援病死南征途中又遭受谗言)光武帝建武23年,公元47年,马援已经垂垂老矣,这个时候,武陵南蛮子又开始聚众造反,马援请缨上阵,光武帝说,贤卿,你老了,就不要去了。马援说老臣还能披甲上马!于是跨上战马,豪气十足,光武帝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真是一个矍铄的老战士啊!而这次出征,将是马援人生的终点。

31、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2、东汉时期有个名将叫马援,他不但辅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还带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为了给这位猛将嘉奖,刘秀赐予了他“伏波将军”的称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

33、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34、 后来,洞庭湖一带又发生五溪蛮人作乱,光武帝曾派人去征战,结果全军覆灭。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此时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juéshuò),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35、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36、浴血苦战异域,何惧马革裹尸,搏杀歼敌四千正气千秋壮国魂,英雄终还乡。

37、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38、在这个以儒修行的世界,文弱书生以才气驰骋天下;沙场浴血,马革裹尸。

39、李大哥,大丈夫应当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就算战死杀场、马革裹尸也不枉男儿七尺之躯,大明如今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李大哥,难道不想不想报效国家?

40、    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4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之一》,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42、出处:葛亮《将苑.将志》:“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43、马援回京时,正值近塞的乌桓前来骚扰,他不辞辛劳请求出战。乌桓属东胡系,与匈奴、中原王朝屡有交锋,建武二十一年马援仅是率三千骑兵来前线巡视,乌桓便怯战而退,还称愿为汉廷驻守边疆。

44、东汉初年,“武陵蛮”兴起于湘西、鄂西南一带,在第一波汉军覆没后,年逾六十的马援再次奔赴前线。不过时值盛夏,汉军普遍出现中暑现象,病重的马援还要承受朝中小人的诽谤,最终死在了前线。

45、(相反词)临阵脱逃马革裹尸典故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46、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47、[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48、白话释义: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49、解释:以:用。身:生命。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50、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51、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士兵战死战场,马革裹尸,留下家人无限的伤痛。

52、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53、你当山中高士,我自马革裹尸,如果下一世真生在太平盛世,我来杭州,跟你看尽锦绣山河。君子在野

54、偏偏这时,从凉州传来一个惊天变故!原来自从马援走后,另一员心腹大将王元多次怂恿隗嚣攻占陇西,独自称王,问鼎天下!隗嚣竟被说动,决意反抗汉朝。刘秀听说后找来马援询问,马援十分惊讶,多次写信给隗嚣,劝他认清天下大势,还是顺从光武帝为好。

55、qing shan chu chu mai zhong  gu

56、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妨呢。

57、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58、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59、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60、马援披挂上阵,号为伏波将军,赶往越南平定叛乱,他带领将士沿海南进,开山铺路千百余公里,终于和逆贼一战而大破之,两个男人婆终于败走,交织遂平定了下来。

61、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62、[典故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63、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不是锋芒毕露的他凭借着一腔热血毅然抛弃了一切去追随自己的信仰,宁肯马革裹尸也不愿回头。

64、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65、如果说,战时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是军人的终极荣誉;那么,平时忧军备战、尽瘁事国就是军人的核心价值。

66、    建武二十五年(49年),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平五溪蛮叛乱,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67、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68、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69、在东汉时代,原来汉武帝设置的西域督护府早已名存实亡,整个西北地区又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那些雄起的少数民族有羌、羯、羝、鲜卑、匈奴和乌桓。趁着天下大乱,羌族也牛逼了一把,攻占了武威、张掖和金城(现在的兰州市),马援和马成起兵征讨,羌族一败涂地,东汉便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天水、陇西和扶风三个郡。

70、所以成了很多男生的女神,反正那件事确实是个误会,这些男生为了自己的女神,自然是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1、因对汉室作出了非凡贡献,马援死后谥号“忠成”,被历代帝王所追捧。

72、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73、在征战的途中,马援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想走平坦但是遥远的的路,而决定走险阻但是非常近的路!结果,他们遇见了南蛮军,被堵死在了险处动弹不得。那个地方,瘟疫横生,炎热非常,老迈年高的马援将军没过多久,就病死在了军中。

74、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75、生非容易死非难,人命斯须薤露干。马革裹尸诚一快,男儿事业在征鞍。

76、雄武之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