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经典语录(67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孔子经典语录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4、我很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各个阶段中的最好状态,年少时应该积极向上,勤学苦练,“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成年后自立自强,中年时能明白凡事不可强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老时成熟睿智,豁达大度。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孔子经典语录)。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年)春天,齐国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岁。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正呢?

1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是一个爱好和平、负责任、可以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相互交往能够合作共赢的这样一个国家形象呢?

13、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1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曰:“《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孔子语录

1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7、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而游娱于六艺。

18、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9、1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2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1、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3、孔子的另外一个贡献是提倡“仁”。《论语》中有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说出了整个《论语》的大纲,是《论语》精髓!而《论语》则被称为“所以教人学为君子者也!”现在我要解释一下什么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在座的诸位,虽然说是同学,但有的人志向不同,如有人想成为哲学家,还有人要成为文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他们只可称为“朋”,不可称为“友”,只有那些既是同师教,又有相同志向的人才可称为朋友!有朋自远方来啊!在孔子时代,他的弟子从四面八方来探望他,让他感到“不亦乐乎!”那才是真正快乐啊!你想呀,古代交通那么不发达,不像现在一样交通工具那么多,速度那么快。而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孔子的学生也纷纷来探望老师,说明那位老师的.人格光辉,学问是多么的高啊!而孔子就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被人们所尊崇,因此他非常快乐,那是心里的喜悦啊!“说”与“乐”有着不同的意思,要不怎么样会有两个读音呢!“说”是自己内心的喜悦,没有流露出来的喜悦。“乐”是是把喜悦流露出来啊!

24、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7、·朝闻道,夕死可矣。(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如果早上悟得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28、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29、·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3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3、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4、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3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1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3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3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41、·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做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42、·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反对了。

4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卫灵公》)

4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7、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48、1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49、反之,不要总是指望别人帮助你,为你付出。因为谁也不欠你的,没有谁帮助你是应该的。别人帮助你是情分,不帮助你是本分。这样想心里就不会有怨恨,不会无缘无故地向别人索取。这样一个大度懂事的人反而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

5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5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5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4、·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中庸》(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5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6、(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57、孔子说:默默地将(所见所闻)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

5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5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6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2、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语录

6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