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康德最经典的一句话(88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14日

康德最经典的一句话

1、“人到了一定年龄,自己就得是那个屋檐,再也无法另找地方躲雨。”

2、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3、既然是选择,朋友之间就应当允许人各有志,君子和而不同。

4、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我一想起来便心生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5、同样,一个人还没有来到世上,“道”也是沒有的,从来到这个世上,随着一天天长大,就开始有思悟,那么“道”就随着长大变化而认识。就会认识天地万物,自然生命,运动变化这些自然规律之“道”。

6、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爱你就像爱生命》

7、刘任翔:或者说,我们像是被康德的论证给误导了。因为他一开始想论证形式和资料之间的关系,但他却通过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论证。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关于“时间是纯形式”的命题转化为关于“时间是一个整体”的命题,以及去问能不能直观整体?按照任逸刚刚说的,好像我们不必这么做;我们只需要论证时间是纯形式就可以了。

8、现在有很多文人下了海,不再从事文化事业。不管在商界、产业界还是科技界,人们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来进行竞争。唯独在文化界,赌的是人品、爱国心、羞耻心。照我看来,这有点像赌命,甚至比赌命还严重。这种危险的游戏有何奖品?只是一点小小的文名。所以,你不要怪文人下海。----《沉默的大多数》

9、在我看来,康德对近代的阐释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基本上是道德性的,他要建构的是道德形而上学;而黑格尔并没有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完美的“人格”出发,而从经验的、世俗的、甚至是带有国民经济学色彩的“私人”出发的,他对近代的阐释和对未来社会的展望是非常具有现实性和历史性的。黑格尔当然也憧憬未来,不过,他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把人理解为一个道德性存在。

10、可人生太长,总会伴随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与无法强求的结果。

11、  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它却离我而去。(康德最经典的一句话)。

12、关于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的关系问题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近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研究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具体说来,学界逐渐摒弃了以文本互释的方式来直接思考德国古典哲学诸位思想家与马克思的思想异同,转而隐性的运用德国古典哲学所固有的思维范式、理论视域等来展开对马克思哲学的重新思考。这不仅成为一次马克思理论自身的深化和重构,同时也成就了中国学人面向西方传统思想的一次创造性的阐释,理论的触角同时还可能触及到了对现代性问题的重新反思以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等等诸多重大问题。在这一思考展开的过程中学界出现了两种倾向的对峙:第试图通过康德来阅读马克思,第试图通过黑格尔来阅读马克思。柄谷行人的《跨越式批判——从康德到马克思》中文版出版之后,这种对峙更趋鲜明。,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些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以及正在清华大学访学的柄谷行人教授,一起就相关问题展开一次思想交流。

13、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14、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15、”还有一句话,叫“即使是井底的蛙,也拥有的权利。

16、人在无端微笑时,不是百无聊赖,就是痛苦难当。----《革命时期的爱情》

17、康德的那句名言 头顶灿烂的星空是指什么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它刻在康德的墓,出自康德的《实性批判》英文版本版本-1“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 on them: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版本

18、所以,康德认为这是一种先验的唯心主义,这是康德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认为,道德的法则也是这样的,我们有先天的道德的能力,有了道德的能力我们才能产生道德的命令或者道德的行为,没有这样先天形式人们的道德行为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实践哲学也是一种先验的哲学,也是用先天的形式来解释人的道德的行为。

19、保有底线,才能善意待人的同时,不被他人欺负。

20、无论何时何地,保持豁达的心态,才不会让自己活得太累。

21、关于南湜教授说法,我想提出两点意见:其试图将康德和黑格尔归入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传统,并做一类比,说哪一个更像康德,哪一个更像黑格尔,这个类比是不妥的,但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黑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要比柏拉图更高,黑格尔要容纳经验的部分,这显然是柏拉图哲学没有的东西,因此如果一定要比的话,那么一定是康德更像柏拉图,黑格尔更像亚里士多德,但这个类比当然本身也是不妥的。这是一个小问题。其通过康德读马克思,通过马克思读康德,然后把黑格尔逐出场外,这实际上是将康德与黑格尔的对立起来。但在我看来,主张黑格尔的人,并不承认这种对立,因为黑格尔哲学承认了康德最伟大的成就,主观性的、彻底的维度。黑格尔讲到康德的时候说,先验范畴演绎是康德哲学中最美丽的部分。但又说批判哲学竟然将对真理的无知,对现实的无知冒充为良知,这种哲学竟然自诩为哲学。而主张康德的人,则力图剪除从黑格尔当中发展出来的东西。主张黑格尔的并不否定康德,因为主观性和彻底性是从康德和费希特那里生发出来的,因此只有主张从康德来解读马克思的人才主张存在这个对立,并要剪除黑格尔的现实性、具体性、社会和总体性等诸如此类,康德哲学发展出来最主要的东西就是主观性,只是黑格尔要求把它进行调和。

22、而别人的事,也许和买来的旧衣服一样,穿脱都很随便,用不着多动心思----《双城记》

23、视其为真,或者判断的主观有效性,在于确信(它同时又是客观有效的)的关系中有如下三个层次:意见、信念和知识。意见是一种被意识到既在主观上、又在客观上都不充分的视其为真。如果视其为真只是在主观上充分,同时却被看做在客观上是不充分的,那么它就叫做信念。最后,主观和客观上都是充分的那种视其为真就叫做知识。读书的乐趣之一就是发现你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偶尔想到了一起。早在读纯批之前很久我就想到了知识和意见的...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24、图为哥尼斯堡大学的一座建筑(后毁于二战),康德曾在其中教书。

25、”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康德曾经说过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终生仰望星空 道德原话是.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26、为什么讲德国哲学呢?因为康德是一位体系性的哲学家,法哲学在他哲学研究领域里面是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如果我们要理解康德的法哲学,就必须理解他整个哲学的体系,这样的影响一直影响到德国的唯心主义,或者另一种说法叫做德国古典哲学,后一种影响德国现在的现代哲学,所以,他是一种体系性的。

27、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人生的智慧》

28、超验演绎里的三重综合(概观、再生和认定)分别代表了把杂多表象为一个瞬间、然后把它再生出来(把过去的维度打开)、最后通过认定把未来的维度开展出来(根据海德格尔的解释)。对应这三重维度,三重综合也把时间开展出来。三重综合是再生性想象力的一个功能。

29、指标这种东西,是一切浪漫情调的死敌。假如有上级下达指标令我每周和老婆做爱三次的话,我就会把自己阉掉。----《革命时期的爱情》

30、刘任翔:是不是二律背反中说的“宇宙有没有开端”?因为如果宇宙没有开端,那么从前就有无限的时间,之后还有无限的时间。

31、但是,只有在公民社会情况下,它成为一种普遍的法则才是可能的。所以,康德说,私法这样一种占有的思想,它是一种自然法,在进入公民状态之前它就是有效的,但是它并不能得到普遍的保证。

32、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33、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实践理性批判》最经典的狄更斯15句经典名言内心的情绪总是要透过人体的外表流露出来的----《双城记》闪打雷劈不用很长时间,你可知道,积聚成雷电要多长时间地震吞下一座城市不要多长时间把,告诉我,准备一场地震要多长时间。可是一切准备停当,它就会发作,把面前的一切碾个粉碎。而平常,它一直准备着,虽然看不见,也听不见。----《双城记》亲密无间的爱,也像疏远的隔阂一样,会让人猜不透,而且前者更是神秘莫测,难以捉摸----《双城记》

34、康德说,因为这样一种占有它是一种自然法则,一种原则,它是来自于先天的东西。

35、作者对人生世事的了解到底是深刻抑或肤浅,决定了他们的文学作品的好坏。所以,正如对事物的了解有着无数的深刻度和清晰度,同样,文学家也有着无数等级。----《论文学》

36、马克思说他通过唯物主义颠倒了黑格尔的观念论体系。这被恩格斯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但这并非是简单的头足倒置的颠倒。它同时也是前后的颠倒。对黑格尔来说,事物的本质出现在结果当中,即在事物已经完成的状态当中。换言之,黑格尔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事后”( post-factum),相反,康德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事前”的。对于康德来说,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但我们能够设定前提,并确信它。对于康德来说,观念是表象(Schein),但它是先验的表象,因为我们不能没有它。根据康德,世界历史朝向一个“目的王国”。在那个世界中,道德律令将得以实现出来。历史的观念就是这个世界朝向“目的国王”的观念。但对黑格尔来说,观念并不是某种在未来获得实现的东西,正如康德所认为的那样。而是相反,观念存在在现实(actuality)之中。所以观念不是一个表象。在这一意义上,历史是完成的。当马克思颠倒黑格尔的思想的时候,他将历史不是看做已经完成的,而是即将在未来得以实现的。这是一个从“事后”转向“事前”的立场。这是对康德立场的回归。尽管马克思对这一点讳莫如深。

37、就是对妨碍这个法则行为进行强制,或者反过来说,为了自由能够相互协调而并存,就需要实行普遍的强制。这样一种思想就我今天为止阅读的文献来说,还是非常有影响的。

38、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着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39、概念有可能不在经验里面,有可能是理念的。理念不可能以部分的形式给予我们。但是现在有一种东西它是可以作为部分出现,但它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整体。康德说这种东西只能直观,这是他第四条阐明所要论证的一点。

40、康德百科~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41、康德就从这里开始论证人是要作出道德判断的,道德判断是如何可能的?这是康德典型的一个问题,科学的形而上学是怎么可能的,他要追究这个可能性,这一点也是我们理解他为什么叫先验唯心主义,先验就是来解释可能性的。

42、因为自己的幸福虽然是一个所有人(由于其本性的冲动)都具有的目的,但这个目的却永远不能被视为义务而不自相矛盾。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已经自动想要的东西,就不属于义务的概念;因为义务是强制具有一个不乐意采纳的目的。所以,说人有义务全力促成其自己的幸福,是自相矛盾的。-出处:《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

43、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

44、我读到这句话首先引发了思考为什么康德对星空与道德准则会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呢

45、不指责他人,不推卸责任,懂得自省,弥补短处。

46、这一辈子,没有谁会陪你一世,也没有谁能永远给你依靠。

47、点亮(在看),人生如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所有的结局,都是新的开始。

48、人到中年后,才发现书里的句子,道尽人生的苦厄与浮华,带来最真实的力量。

49、康德认为,我们的伦理行为或者道德行为,康德用了很多词,因为德文里面这种词也是很多,我以前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也是很困难,实际上在汉语里面原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道德、德性、伦理,这种行为就是你的职责和动机直接就是一回事情,在某种意义上,你的意志就决定了你这个行为的性质,所以康德为什么说是一个定言命令,我们以前翻译成道德是一个绝对的命令,它是没有任何外在的原因,定言命令之外还有一个假言命令,定言和假言都是逻辑上的词,什么叫假言命令呢?因为这个所以我才这样做,因为救人会得到表扬我才去这样做。

50、下面我进入今天演讲的主题,我主要讲一下三个部分的内容:

51、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52、所以,它是必然的。那么,在自由的领域里面,康德说,如果人是有道德的,人是能够做出道德行为的,他应该是自由的。为什么呢?一个道德的行为他是因为人的一种观念和意志的自己的决定产生的一个系列,在这里人的一个决定他是最原始的原因,你不能找到更原始的原因了,人因为受道德法则的支配就能产生一个原因,你不能用任何经验的世界来解释。

53、  有学问,然后有先见;有先见,然后能力行。

54、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55、这要在你和我之间,在我的意志自由和每一个人的意志自由之间取得一种和谐,这是自由并存的另外一种说法。我要与你通过法律上的划分,这东西是你的,这东西是我的,通过理性来确定的,我的意志对象要和你的意志的对象要达到一种并存的结果。

56、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57、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58、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59、张灏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1937年出生,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深受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1959年,张灏负笈美国哈佛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哈佛众多教授中,史华慈(BenjaminSchwartz)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由史华慈教授指导的,这部论文后来经修订出版,就是张灏先生的成名作《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许纪霖教授认为,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框架,当年在海外以梁启超为题做博士论文的有好几篇,张灏先生的这一篇是最好的。后来他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任教,直到退休,许纪霖形容他的好静,用了“从一而终”这个词,说他不像余英时先生换过几所学校。他的大部分著作和文章都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时写作的。他还参与过《剑桥晚清中国史》的写作。

60、大家好,我是有料、有梗、有温度的鱼籽酱,每一次的翻阅,都是一场久别重逢。关注(鱼籽酱文化)(ID:yuzijiangwenhua),让我们的灵魂在这里相遇,不见不散!

61、与其对生活满腹牢骚,不如对自己多一分审视。

62、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63、人生没有后路,只有勇敢前行,才会知道选择的结果。

64、思维无直观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康德

65、当一个人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他相信,某些事必然会发生,只因为他不希望它们发生,而他希望发生的那些事情却永远不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就称之为自暴自弃。

66、时间是作为一切直观之基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表象。人们尽管完全可以从时间中除去显象,但就一般显象而言却不能取消时间自身。因此,时间是先天地被给予的。惟有在时间中,显象的一切现实性才是可能的。这些显象全都可以去掉,但时间自身(作为显象的可能性的普遍条件)却不能被取消。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67、黄裕生:所以如果你已经在线上了,那所有人都在线上?

68、康德毫不含糊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碰到这类问题就会“混乱与矛盾丛生”,思维便陷入了“多义与自相矛盾的永恒循环之中,引起了一场场“丑闻”。更有甚者,“对于人类的理性来说,这些问题全是无底深渊”。意思是说,恰恰在关于上帝、自由及灵魂不朽这类人的精神最感兴趣的关键问题上人的思维必然误入歧途。最后,康德非常形象地将人的精神在形而上学方面的努力称作是“在浩瀚无际、波浪撼天的大海中的航行。……远方时而出现的雾峰和很快将要消融的冰山,使那些狂热地四处寻找新大陆的海员们觉得目标就在眼前。他们一次次地被这种虚无缥缈的希望所驱使,所迷惑,陷入了一场场的生死冒险之中。他们从来不会放弃这种冒险,而这类冒险却永远也没有个完结。”

69、保持礼貌就等于我们订下一条闭嘴保持沉默的协议:我们都将互相忽略和避免责备对方在道德上和智力上的缺陷。----《人生的智慧》

70、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71、但是这种观点在康德看来是难以解释的一个道德行为,因为你觉得做了一件事情你就是道德的,你感到很快乐,很高兴,可是对另外一个来说可能是不快乐的,道德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无所谓道德,我说是道德的,你说是不道德的,你做了一件事情可能是罪大恶极的事情,在你自己看来是道德,在另外的人看来是罪大恶极的。

72、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 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73、别把最好的时光,浪费在无畏的等待和犹豫不决中。

74、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75、理解这一点对理解康德的法哲学非常重要,先验唯心主义的一个核心、关键,他和当时康德之前所有的哲学都不同,在康德哲学之前我简单说有两派,一个是理性主义,一个叫经验主义,这两派在近代哲学里面他们关心的问题是知识从何而来的。

76、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77、什么是世界的呢?是康德的一个特殊概念,世界公民,康德认为,将来一个理想社会应该是世界公民的社会,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到别的地方生活或者访问的权利,这是一个他的比较低的思想;一个高的思想就是,整个世界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78、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79、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80、纯粹理性为一种先验的灵魂说(psychologiarationalis[理性心理学])、为一种先验的宇宙学(cosmologiarationalis[理性宇宙论])、最后也为一种先验的上帝知识(theologiatranscen?dentalis[先验神学])提供理念。甚至这些学问的任何一门的纯然设计也根本不是由知性出发形成的,即便知性与理性的最高逻辑应用亦即一切想得到的推理相结合,以便从知性的一个对象(显象)前进到所有其他对象、直至经验性综合最遥远的环节也不行,相反,它仅仅是纯粹理性的一个纯粹的和真正的产物或者问题。----《纯粹理性批判》(情感美文)

81、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82、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83、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84、因为这世上,从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些冷暖自知、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人无从体会,唯有自己懂得。

85、所以,法哲学关心的问题就是法是什么或者法应当是什么?我引用这样一段话就是要表明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说,康德的法哲学的思想对今天的德国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要不然像科殷这样比较有影响的现代法学哲学家不会把他的话放在他著作的前面作为一种经典的表述,说明康德指出了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哲学这样一个问题。

86、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尊重不同,理解差异。

87、即使所谓的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必因此而感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