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88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23日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2、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师傅,你能教我一个字,让我可以终身奉行么?这个问题太难了,就一个字,终身奉行,这一辈子差不多就能过好了。孔子估计是想了想,然后回答:那大概就是“恕”这个字吧。然后又怕徒弟不懂,又用八个字解释了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但是“为仁”不是仅止在“亲亲”上,而必须“推已及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得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

4、尽管有人在做善事时,只是按照良心、道义和仁爱在行动,并没有想要也没有想到会有回报,但一个人把善事做出之后,是不可能在世间不产生任何反响的——知恩图报之心,人皆有之。

5、每个人都在试图成为重要人物,都可能是功劳的竞争者。如果你居功,那么你的功就可以被争夺和驳倒;如果你不居功,那个功也就无法从你身上拿走——因为那个功根本就没有提出来过,怎么可能被争夺和驳倒呢?

6、摘要: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诱惑,人们各自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奔波着,有时难免迷失了前进的正确的方向,儒家思想便是我们前行中的一盏航行灯~今天物质是繁荣了,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变得欣欣向荣。也不意味着今天那种仇恨、那种报复、种种的甚至高科技的犯罪就停止了,有点时候会越演越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呢,就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迅速的做出判断,选择自己最有价值的方式。其实这一切都无不外呼“仁、义、礼、信、智”五字~(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

7、一个有分寸感的人,就是一个做事得体、说话微妙,言行进退有度的人,在刚柔张弛之间透出一种力量感和智慧感。这样的人,在成功的路上必定会走得顺风顺水。

8、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9、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考虑好什么才是完成这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和手段。找到并利用好这些方法和手段,肯定会使你事半功倍。

10、孔子还说了一句类似的话:"人无信不立”。意思是,人不讲信用,就不能立足于世。

11、那么就是说,做人一定学会管好自己的嘴,不要随便说话。可是,放眼望去,现如今的人,动不动就喜欢吹牛,他们不以为耻,反倒成为取乐的一种方式,我实在是难以理解,此前我的一个朋友也非常爱吹牛,每一次我都会说,快看,有一只牛在天上飞,结果,牛飞几次后,就掉下来了。

12、从表面看乔家商号虽然吃了一些亏,但在无形中却提升了商业信誉,反使乔家的商业越发兴旺昌盛起来。

13、先生说:“为政以己德为主,譬如天上的北辰,安居其所,众星围绕归向着它而旋转。”

14、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

15、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都需要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这种精神就是要像信仰神祗一样信仰职业,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的敬业精神。

16、“当仁”有两解: 一为面临仁德; 二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解释为: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7、更深的一点,也就是第三点,很多人可能没有看清楚,那就是教育一定要公正、要公平。孔子教育为什么成功呢?他无私无偏,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所以,他没有多教自己的儿子,反而跟儿子还拉开一定距离,与其他同学没有差异。

18、大妈听了,对韩信说:我给你饭吃,是为了求你报答吗?同时还告诉韩信,年轻人要懂得脚踏实地,不要动不动就说大话。

19、慷时间之概的人,命运之神会对他很吝啬。只有惜时如金的人,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挤干时间这头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阔佬。

20、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21、怎样才能养成和坚持这种积极有力的态度和高尚的风格呢?根据孔子散见各处的言论,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是为学,二是为人,三是为政(工作)。因为一个人对人类社会能否做出贡献,贡献之大小,都取决于对这三个问题处理的结果如何。

22、子夏问孔子:“《诗经》中说的‘乖巧的笑容,酒涡微动;美丽的眼睛,黑白传神;洁白的纸上,色彩斑斓。’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先有白色的底子,而后才能绘出美丽的图画。”子夏又问:“那么礼在后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你卜商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了。”

23、大妈听了,立马就生气了,便对韩信说道,我给你饭吃,是为了求你报答吗?同时还告诉韩信,年轻人要懂得脚踏实地,不要动不动就说大话。

24、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子认为“克己”(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内在自觉性。有了“求仁”的内在自觉性,“我欲仁,斯仁至矣”,并实践于日用伦常之中,这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了。“极高明”要求我们寻求伦理体系中的终极理念。

25、傻中奸者是一个战略家,最终能赢得一场战争;而奸中傻者只有一个战术家,充其量只能赢得某场战斗而已。

26、子张问如何求禄仕。先生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27、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过程,也是继承前人、超越前人、开拓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辉煌的过程。纵观历史长河,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28、固执会把一个聪明人变成傻瓜,过度地坚持意味着把自己逼上绝路。为人不要太固执,必要时就要放下自己的一切成见,这样才会别有洞天。

29、编导:马骁王晴 剪辑:鲍建楠 文案:孙永超

30、德性是具有磁性的,久而久之,有德之人的周围就会聚足人气,而且芳名远播,形成一种无形而又无价的品牌,这是成功的最大助力。

31、那么就是说,做人一定学会管好自己的嘴,不要随便说话。可是,放眼望去,现如今的人,动不动就喜欢吹牛,他们不以为耻,反倒成为取乐的一种方式,我实在是难以理解,此前我的一个朋友也非常爱吹牛,每一次我都会说,快看,有一只牛在天上飞,结果,牛飞几次后,就掉下来了。

32、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33、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孔子思想自然是基于对那时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他的仁爱思想也是如此。孔子所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安定,是怎样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孔子的仁爱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

3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5、“现在就去做”可以影响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你去做该做而不喜欢做的事;它会帮你抓住宝贵的刹那,幸运之神很可能就在这刹那之间投入你的怀抱。但如果一旦错过这个刹那,很可能永远不会再碰到。

36、同学们、朋友们好!我是海峰老师,今天我来为你诵读《论语·为政第二》。

37、那一章三句,岂不我们今天也一样该学、可学吗?

38、木心是个一生坎坷的人,但是晚年的木心说了一句话:诚觉世事皆可原谅,却不知该原谅谁。他原谅了整个世界、整个时代,当然,也饶恕了自己。因为他不用背着愤恨生活。其实,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啊。能做到这一条,可能不见得大富大贵,至少,你会活得比较开心吧。这大概就是孔子的意思吧。

39、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40、孔子说,如果看见一个很少犯错误,那一定是会对自己的行为有约束的人。

41、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42、    第一点,教育首先是教我们如何做人,而不仅是灌输一些知识。教育要让你学习怎么做人。你看,孔子要学生学习《诗》,诗由心生,让你体会到人最真诚的感情。诗用优美得文字写出来,我们的文辞才不会粗鄙,一出口就粗言恶语。我们要学习《礼》,前面说过,人与人在一起,要互相礼让。你不懂得礼,什么都争、都抢,怎么为人处世呢?所以学习并不是要背诵多少诗篇,能写优美文辞,而是教你怎么做人。孔子教育儿子,就是从做人学起。家训就是教孩子从小学习如何做人。

43、孔子说:“君子之道”分解一下,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44、很无奈,中国(主要是汉民族)没有那么虔诚又统一的宗教,虔诚到可以为之舍弃性命、发生战争。我们从游牧民族发展到农耕民族,我们信奉什么?信天,信地,信祖宗。北京至今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社稷坛……帝后们每年都要很虔诚去祈祷,不敢有丝毫马虎。社稷坛的另一边是太庙,就在天安门的东边,因为门口挂了一块“劳动人民文化宫”的牌子,致使很多人错失了一个人又少票价又低的极佳景点,那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列祖列宗的。

45、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先秦《孟子•离娄下》)孟子的话,又对孔子关于仁的观点作了补充。

46、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

47、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开这种玩笑的。因为小孩子不懂事,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这不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办法。"

48、在任何一个团体内都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拆台,这样才会共赢。正如俗话所言:捧场都上场,拆台都下台。

49、俗话说,祸从口出,倘若一个人总是说个不停,就算他的言语再有道理,也难免会有出错的时候。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是否有因为说错话而引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我相信肯定有,我也不例外。

50、由此我想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拥有美好内心界的人,无论他说话、做事,时时处处都给人以真诚之感,让人如沐春风,在不知不觉信任他、依靠他。虽然他可能没有漂亮的外表,然而接触过他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时时感觉到他的崇高、美丽,就像《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那样,外表丑陋,但心灵却是美好的,有一句诗说的好:“人不因为外表而美丽,而因为心灵而美丽”。

51、悠久的历史文明,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之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做人做事的特点。

52、强海峰,男,50岁。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副院长,副教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

53、当年韩信在最为落魄的时候,连饭都吃不起,某一天他在河边钓鱼,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大妈,相信相关的视频大家也看过,每一次大妈来洗衣服的时候,都会为他带一个饼,终于有一天,大妈要离开了,于是韩信对大妈说,等我有出头之日后,一定会报答你。

54、第一种,以南宋理学家朱熹为代表的解释为“如果钻研异端邪说,那么危害就大了。”

55、人可偶尔露峥嵘,关键时候显身手,时机成熟时一鸣惊人。如果时时都想卖弄自己,则十个有十个要失败;有城府者藏才隐德,谦虚谨慎,以弱制胜,将这些作为任重而道远的护身符,比别人成功的机会更多。

56、  陈亢问孔鲤:『您在老师那里听到什么特别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前走过,他问道:「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恰当地说话。」我回去就学《诗》。他日,父亲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前走过,他问道:「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只有这两件事情。』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了解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和《礼》的意义,还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57、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羡慕的是你!”

58、主要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59、第一:学诗,学会说有教养的话。一个人如果不会说话,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样别人就没法认识你,也没法知道你的闪光点。如果你想出去谋事、工作,就得会说话。

60、原文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解读):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学而时习之”,乃初学之文,为一境;“有朋自远方来”,则成学后事,为二境;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乃求学深造日进所得.以人为本的社会,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和谐发展,《论语》把“知、能、德”作为构建人的和谐发展的三个要素放在开篇,由此可见千古至圣大师教育思想的精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冲破混沌,摆脱蒙昧,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求知为用,要广泛地与志趣高洁的人交流,在实践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能力.但这仅仅是“人”,而不是“才”.要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要修德,这是和谐人的最高层面.“知、能、德”三者具备,才能达到孔子教育思想中树人的标准,才能符合孔子的人才观,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标准.正如毛泽东所说:“这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61、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62、言而无信的骗子迟早是要倒霉的,即使人家不报复和惩罚你,你的信誉和人缘也必然会损失殆尽,你的各种机会也就没了。行骗最终是要付出惨重代价和高昂成本,因而做的是一桩得不偿失的赔本生意。

63、过好这一生,如果有个简单的标准,就是喜悦。嗯,大喜悦。

64、或是我不识字,不能进学校读书,但我不能不做人。做人便该学。学一项技艺,乃至学一番道理,都是学。我之所学,又须能教人。如我学种田,学得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便可以教人,至少可以教我自己的儿子。这便是“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必如此,乃算是一人。若我学得贪吃懒做,那能以此教人?至少也不能教自己的儿子。我不饿死,我自己儿子学我会饿死。至少我孙子又学我儿子一定会饿死。若我言忠信,不欺骗人,这也须学,但也能教。若言不忠信,专欺骗人,此可不待学,也不能教。

65、这段师徒二人的对话,由论诗开始,最终延伸到“仁”和“礼”谁先谁后的讨论。

66、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jǔ)。”

67、“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68、翻译成英文就是:Beforeyouarealeader,successisallgrowingyourself.Whenyoubecomealeader,successisallaboutgrowingothers.你能帮助别人成功,你就成功了。

69、孔子说,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都是做事认真、积极,很是勤奋,而不是逞口舌之快,说话非常严谨、郑重。

70、先生说:“我和颜回言,整日他没有反问,像愚鲁人一般。待他退下,我省察他的私人言行,对我所言,甚能发挥。回呀!他实是不愚呀!”

71、孔子十分强调做人要仁,并且严格区分"义"和"利"。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行义而不谋利,即"推己及人"。在中国,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一直传承到现在。人们普遍认定仁是做人的基础,也就是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的所有的德性。仁与不仁,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优劣的象征。

72、不过,这些人物都很少出现在教科书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教科书上的内容,中国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众所周知,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的智慧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再多的为人处世技巧,都不如他的一句名言,以下三句话都出自孔子,记住了可谓是受益终生,尤其是年轻人。

73、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包括德、智、体、美、德育,而以德育为主。由此我们看到他的教育内容与我们目前提倡的“德育为先,实用为主”的思想是吻合的。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已验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74、先生说:“用政治来领导人,用刑法来整齐人,人求免于刑罚便算了,不感不服领导是可耻。若把德来领导人,把礼来整齐人,人人心中将感到违背领导是耻辱,自能正确地到达在上者所要领导他们到达的方向去。”

75、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76、但两千五百年来,中国古人讲《论语》著书立说流传到今天的,何止数百千人;却没有如我上面所讲。我十几年前,写一部《论语新解》,也不曾如此讲。今天我如此讲,并不是从前都讲差了,此刻始讲准。也不是从前没如此讲,所以今天也不该如此讲。当知孔子《论语》,义蕴深广,贵能随时随地,各人自己体会。正如日月经天,光景常新,但日月仍是此日月,光景亦仍是此光景。做人道理,不妨在万异中有一同,又不妨在一同中有万异。所以我们读《论语》,仍该学而时习。今年读,可与去年读不同。明年读,可与今年读不同。读《论语》又贵有朋。两千五百年前,乃至两千五百年后,凡知尊孔子读《论语》的,都是我朋,其间必当有一“大同”所在。但毕竟是我一人此时此刻在读《论语》,而于我心有体会,亦岂能尽为人知?故读《论语》,又贵懂得“人不知而不愠”。若读《论语》,为要写一篇论文,作一番演讲,那不是为自己读,乃是为他人读。你纵成了《论语》专家,也会和你本身做人大道理不相干涉。

77、只有去做真心喜欢的一件事情,我们才会成功。原因很简单,真正的喜欢投入就多,能量一充足,就可以发电,电能一充足,就能把事情玩得很转。

78、编后语:从古至今,我们学习孔孟之道,了解孔子的做人之道,并一直以孔子的标准要严格要求自己。今日为大家总结的孔子做人54精要,朋友们可要好好学习哦,做人,要做的有骨气!

79、子曰:“道(dǎo) 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80、(译文):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81、孔子“仁”学思想的实事求是精神,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说:“由!海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即反对不懂装懂的态度,是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并用以律己阶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原则。

82、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

8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84、孔子指出来,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要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了品德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

85、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有多种途径,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学校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社会各种媒体的正面引导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在众多的途径中,我以为从小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却是一个最佳选择。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不仅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净化孩子的心灵。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与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与大师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学生每读一本好书,对真善美会产生一个认识上的飞跃,思想境界也会随之提升一个层次。有些孩子在读书的时候,随着书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迁,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感伤,这表明书已对他的心灵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可惜的是,随着电脑、电视等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读图”代替了读有文字的纸质书,再加上各种媒体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大影响了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因此,家长和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8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文出自《论语·述而》

87、樊迟又问:师傅,什么是智呢?孔子说: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