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75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23日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1、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2、愿意吃亏之人终究是吃不了亏的,因为亏吃得多了,总会有厚报;喜欢占便宜之人必定是占不了便宜的,看似赢了微利,但却失了大贵。别总是想着占别人的便宜,因为最后你会发现曾经占的便宜会是你一辈子最昂贵的消费。

3、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4、根据我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分享,发现能做到并坚持每日早起,只有一个秘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5、问题在于,相当多的人不愿意离开湘军。他们不是留恋军营,而是因为多年的军营生活养成了他们漂泊、冒险、嫖赌、斗殴、吃现成饭、用大把钱的习气,他们不屑于再做单调的、贫寒、勤俭、规矩的乡下佬。这些人大多数是兵勇。

6、半个小时过去后,曾国藩发现,已经有两个人等得不耐烦了。一个东张西望,另一个神色焦虑。

7、当清朝腐败透顶的军队与新兴的太平军对阵时,前者自然只有望风披靡的份。将湘军与太平军相较,二者都是有训练、有理想、有巨大凝聚力而复忠于个人的地方性军队,仅仅是它们的目标、内容与领导人的性质迥然有别而已。两军相战,自是棋逢对手。

8、曾国藩对说话的艺术有另一段论述:“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正如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个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满,留点余地为好,尤其是不能说大话。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人,可能会收获一时的好感,但是长此以往,终究会被人看出,被人疏远。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时时吹嘘“为梦想窒息、生态化反”,却陷入欠钱不还的旋涡,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真是让人不齿。这告诫我们,说话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说大话,不要吹牛。不然,说了大话,脸红一下倒也无妨,引出别的事来就不合算了。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你一定要告诚自己:决不说大话,决不吹牛皮!

9、孔子早就看破了这类人,《论语》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阿谀逢迎的人去恭维别人,肯定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目的性太强的交际,注定走不远。

10、有位名人说过:过去属于死神,现在才属于自己。

11、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12、此时的湘军已然滋生暮气,难以堪当重任,曾国藩早就有了裁军的想法。

13、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解释):唯有自己行为端正,才可能去感化影响别人;唯有全力以赴尽人事,才能使他人折服。

15、词知义才敢活用,人知德才敢深交。宁愿无友,也绝不要交无德之友。对于品德不好的朋友,越早绝交越好。不要怕得罪他,越得罪得早越能早些给他断绝关系。否则,多交一天就会给自己多增加一天的麻烦,多带来一天的烦恼。

16、第湘军中士兵与官佐之间,官佐与官佐之间,士兵与士兵之间的关系与众不同。曾国藩云:

17、曾国藩对此头痛不已,召集幕僚没日没夜商量对策。曾国藩将各种阻挡裁军的因素一一做了分析,认为无银子补足欠响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18、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19、曾国藩所说的“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20、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1、就好比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就不能像以往的人一样,生活在农村,靠种田为生,自给自足。因为时代不同了,在这个时代,你不出去打工,你的孩子可能没有钱读书,你生病了,也没有钱医治。这就是不能违背时代发展而活着。应该顺着时代发展,去做该去做的事。

22、人生长久之计,是分享之道。是谋大事,不可告知众人,要少数人谋划

23、过去永远不会回来,未来还不曾到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今天的事。

24、他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小乡村,凭借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最终成为半个圣人,不可谓不是个奇迹。

25、和不孝顺的人深交,再深的交情也敌不过利益。不知何时就会沦为棋子,为他挡刀挡枪。远离不知恩义的人,就要先远离不孝顺的人。

26、对这批头脑简单的武夫,道理讲的再多都是空的,起作用的只能是严刑峻法。

27、对这批头脑简单的武夫,道理讲的再多都是空的,起作用的只能是严刑峻法。

28、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29、该来的总会来,与其把精力放在无用的幻想上,不如多关注当下,珍惜眼前人,抓住眼前的幸福。

30、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31、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

32、其实勇也是一丘之貉,曾国藩非常清楚这一点。他说:

33、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34、“日知所亡”,这是出自《论语》中的话,意思是每天都能知道一些原来所不知道的东西。可以说这是一种勇猛精进的态度。

35、他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

36、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37、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38、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39、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反省,不断修炼自己。

40、况且,打压洪杨之际,朝廷总是亏欠粮饷,各营军官都依靠攻城略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兵勇虽或多或少也能拿到分成,但他们仍指望朝廷能将欠下的粮饷发还。

41、受此影响,曾国藩极重择师交友,立志向圣贤看齐,在他和家人的书信中,这一点被一再提起。纵观曾国藩处世交友之道,可总结成“八交九不交”。学习好这些原则,能让你正确地玩转“朋友圈”。

42、这种情形,与当时正规军的“訾窳骄惰,闻征调则惊号,比至前敌,秦、越、楚、燕之士,杂糅并进;胜则相妒,败不相救;号令歧出,各分畛域”的情形相比,迥然有别。盖湘军军营之编制,亦多按地域划分,同队者多有戚谊关系,或彼此世代为邻、守望相助,今同上战场,出生入死,自然其亲有如“家人骨肉”。这种军队团结坚巩,不易溃散。

43、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44、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45、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6、无论是古代亦或是现代,落井下石的人比比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生这一路走来,每个人都不容易。将心比心,对于别人的不幸我们应该同情,即使不同情,也不要幸灾乐祸。对于别人的过失要自省,即使不自省,也不要落井下石。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都是见不得阳光的小人行为。

47、第二天,曾国藩即以“原正字营统领韦俊抗拒裁军,图谋造反,已奏明朝廷,予以正法。”的理由将韦俊斩首。

48、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反省,不断修炼自己。

49、曾国藩不管是从科考还是在平定太平军时“屡败屡战”,都有一种精诚所至的信念在支撑他。从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

50、壬辰年是道光十二年(1832),这一年二十一岁的曾国藩又一次参加秀才考试。也许是天资确实钝拙,也许是父亲兼老师曾麟书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曾国藩此前五次考秀才,都名落孙山。道光十二年这一次,曾国藩考前下了苦功准备,考后也自觉发挥不错。结果发榜之日,却被学台(即湖南省学政,相当今天的省教育厅长)悬牌(发布公告),责其“文理太浅”,以佾生注册(“佾生”是指考秀才虽未入围但成绩尚好者,选取充任孔庙中祭礼乐舞的人员。获“佾生”资格则下次考试可免县试、府试,只参加院试即可,故称“半个秀才”)。

51、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

52、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53、比如说,你要赶明天早上7点的高铁,那你保证能在6点之前起床。

54、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曾国藩做人做事名言(精选篇)甘苦自得。

55、能理解人、体谅人、体贴人,可称益友。一个真正懂得体谅他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人。懂得体谅别人的人,能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与这种人交朋友,很少有什么纠纷、争斗,也不需要多余的解释,很多事情都会莫逆于心。朋友之间的友谊也会天长地久。

56、真正的朋友或许不会说漂亮话,但却会说真心话。“直友难得”,敢于直言我们错误的人,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就是我们的诤友。

57、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58、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季过不恋,这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要做到却很难,有些人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达到那样的境界。

59、然而,生活虽不易,我们寻找快乐和幸福的脚步却从来不曾停歇。

60、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61、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62、尽管身处高位,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但他内心非常清楚,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否则很可能会惹上麻烦,搞不好会被贬官,甚至有性命之忧。正是因为如此,曾国藩的仕途几乎是一帆风顺,逐渐成为朝廷的顶梁柱,深受太后和皇帝的宠信。他曾写过这么一副对联:“上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下联: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63、余初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继为长沙所唾骂,再为江西所唾骂,以至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齿多矣,无一不和血吞之。

64、(解释):当我们身处高处时就会发现很多绚丽的花朵,高山和流水本来是相互缠绵的,但因为知道不可能长久地相处,所以彼此也只能无奈地擦肩而过。

65、第一次是“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

66、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养成很好的习惯,不仅成就了曾国藩自己,也影响了曾家后人。

67、须知为人交友,不可因小失大,涵养包容才是情商高的表现。古人说:施恩勿念,受恩莫忘。便是这个道理。

68、你生气的时候有可能说出来的话自己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却有可能深深地伤害了别人,你想知道自己的气话对他伤害有多大吗?有篇文章叫做《郑伯克段于鄢》,说的是郑庄公的母亲姜氏讨厌他,而爱他的弟弟共叔段。后来姜氏跟共叔段造反,郑庄公平定叛乱后,对他母亲姜氏说了一句气话:“不到黄泉,不相见!”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臣子颍考叔出了一个建议说,“掘地道到黄泉就可以了。”于是郑庄公派人挖了一个地道,在那和母亲姜氏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聪明的人懂得三思后行,不轻易被情绪掌控,说出伤人伤己的话来,也避免了事后后悔莫及。有些话,如果不知道该不该说,还是不说的好。

69、观言识人,可以判断其性格,所谓言为心声,性急之人,说话爽快;性柔之人,说话平缓。

70、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乃做人、做事的一条底线。颠倒黑白、那些是非不分之辈没什么人情味,今天仇人,明天知已,反复无常,应避而远之。交朋友要交那些心中没有是非的人,而不是是非不分的人。

71、至于将官,也不愿意离开军队。将官的威风,来源于手下成百上千的兵勇。一旦撤离了军营,回到老家,昔日的威风便丢掉大半,就连一个小小的什长,在军营里也管十个俯首帖耳的弟兄。回家后,哪来这些人听他的支派?

72、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73、谈论风水鬼神,是理学家的本分之事。换句话说,“风水鬼神”是“理学”庞大体系之内的一个光明正大的分支。

74、写字。饭后写半个时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