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黑格尔著作(57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29日

黑格尔著作

1、大家好,我是雨木学长。很高兴又能跟大家分享书籍了!本期名著解读栏目要聊的是大哲学家黑格尔特别受欢迎的作品《美学》(Aesthetics)。仔细看看,天呐,这部书足足有4大册。语言并不浅白,甚至可以说有些晦涩难懂。

2、本次读书会由李宗睿同学领读马克思的《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李宗睿同学首先介绍了《导言》的写作背景,《导言》是马克思写于1843年底的著作,1844年2月发表于《德法年鉴》,文章探讨了德国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文章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论述对宗教的批判与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的关系,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的德国社会,并论述了德国革命的任务和可能性问题。提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有从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才能解放自己。列宁认为,该文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3、《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黑格尔著作)。

4、相比于哲学,艺术似乎变成了一种暂时性、辅助性的东西。尽管“艺术”这一阶段是必要的,但它又终究会终结。就像他认为艺术在古希腊时期达到了顶峰,进入中世纪,艺术便衰落了。因此,黑格尔的论断中隐含着两个重要观点:艺术衰落论和哲学至上论。关于艺术的衰落,我们在之后的第八点还会进一步讨论。

5、《导言》全文共49个自然段,马克思在这篇导言中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出发,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本质,指出宗教是“颠倒的世界”产生的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述了对宗教的批判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的前提,阐明了“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判的胚芽”。在对宗教进行批判之后,马克思提出了哲学的任务就是“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1—7)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7、《精神现象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之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巨著,被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语),亦是当代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力的黑格尔著作。

8、将德国人的思想与其他国家民族相比较,得出“德国是这些国家的理论良心”(黑格尔著作)。

9、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10、但是,正确、深入理解黑格尔是理解马克思的必要前提,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说——

11、绝非偶然的是,马克思的继承者,从恩格斯、列宁,到卢卡奇、阿多诺,一直到马尔库塞、阿尔都塞,凡是重视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关联的,思想就比较深刻,而凡是忽略这一关联的,就往往陷入教条主义。

12、《法哲学原理》包含三大部分:抽象法、道德、伦理。其中伦理部分又包括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的经典哲学著作之一。书中系统地反映了黑格尔的法律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国家观,也是人们研究黑格尔晚年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

13、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14、《小逻辑》和《大逻辑》内容基本相同,但文字简明扼要,大体上是《大逻辑》的一个提要或缩写。另外,《小逻辑》一些观点比《大逻辑》更成熟,发挥得更充分,其中一些部分还是《大逻辑》所没有的。批判旧式形而上学,创立和发挥唯心主义辩证法,是黑格尔这部著作的最重要成果,很值得一读。

15、《空空之外》丨雪漠2016年最新力作(详情请单击)

16、  智慧的培养指的是一种本领的培养,它使人能干而有远见,善于处理具体事务,要把孩子培养成坦白、公正和聪慧的人。

17、以下画作选自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RenéMagritte,他的作品以荒诞与哲思而著称。

18、“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19、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出发,还能得出两个重要观点。首先,成功的艺术品是思想与形式的统一。因为在黑格尔看来,美的东西必然是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没有思想的作品,失去了灵魂,是空洞的;深刻的思想找不到恰当的展现形式,同样不能引发共鸣。其次,艺术美是高于自然美的,艺术家通过心灵和创造,呈现出的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意义。

20、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21、黑格尔哲学深刻地把握到了现时代的本性,它的根基、原则以及丰富的规定性。黑格尔一直不可回避地成为哲学研究的话题,就是因为他是我们时代的同时代人。史密斯指出,尽管黑格尔晦涩难懂,但是由于他的思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渗入到现代理智生活之中,“今天,任何严肃地寻求理解现代世界之形成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黑格尔达成某种和解”。此外,由于他的深刻洞见和高瞻远瞩,我们惊奇地发现,当今世界上许多事件的理解和处理可以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一定的启发。

22、马克思的思想向来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这一特点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体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作为马克思完成“两个转变”的重要文献之以如何实现德国解放为核心论题,以德国与法国、英国等“现代各国”间的多重比较为主线,深刻论证了当时德国的政治现实与思想实际,首次提出"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统一""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等重要论断。深入理析《导言》的国际比较论述,品悟马克思开展国际比较的原则与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3、重新研究黑格尔是新时期理解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绝对精神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黑格尔与柏拉图进行对比。

25、  勇敢的培养。洛克认为勇敢和坚忍是绅士必备的美德,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为此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胆量,使之能忍受痛苦,克服怯懦、脆弱的本性,能够做到刚毅、果断、勇敢。

26、花生们都熟悉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问题。但是,黑格尔对此怎么看呢?他的阐述是否有道理,今天对我们是否还有启示呢?

27、将德国的阶级力量和民族特点与法国相比较,阐明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和主体力量

28、因为,一方面,这是德国学界公认很好的学术普及版,即使在德国大学的黑格尔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理论版仍然很通行,得到广泛接受,并没有受到拒斥;另一方面,历史考证版的长处在于对于黑格尔生前未曾公开发表的手稿和讲演的发掘、重新整理和校勘等方面,这并不妨碍一百多年来已经广泛使用和得到承认的那些著作。其次,译者的翻译态度和编者的编辑态度保证了这套书的质量。

29、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30、在本书中把归纳从演绎逻辑体系中分离出来,使之与概念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而成为综合的逻辑方法。在上编传统逻辑中,吸取了数理逻辑对判断刻画的真值表等一些有益成果,目的是与现代逻辑相衔接。

31、  关于智育的方法,洛克认为关键要使孩子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提高求知的欲望。

32、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33、  洛克非常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他主张饮食要清淡,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

34、本期关于黑格尔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内容不少,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次一共探讨了四点:

35、我们对于哲学的研究愈发深入,同时也愈发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丰富与深刻、力量与价值。这让我们意识到了过去所理解的黑格尔形象的不足,意识到了新时期重新研究黑格尔的必要性。

36、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这样一种谦逊是一文不值的。

37、黑格尔除了短暂担任过报社的编辑外,基本都是在从事教学工作。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贵族家庭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融入社会生活,参加舞会、听歌剧。这期间和荷尔德林走得很近,因此在思想上也吸收了早期浪漫主义的许多内容。后来他还担任过中学校长,期间完成了他的唯心辩证法巨著《逻辑学》。

38、多年以后,恩格斯晚年在其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也对法德哲学革命做了类似的对比,得出了与青年马克思相同的结论。恩格斯指出,18世纪的法国和19世纪的德国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哲学革命,两场哲学革命也都成为当时本国“政治变革的前导”,但它们看起来却有很大不同∶法国哲学革命与官方和教会的斗争是公开的、激烈的,他们高举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鲜明旗帜,相关著作在本国被禁,不得不在国外发行,哲学家们因此也遭受到严重迫害,例如伏尔泰曾两次被监禁在巴士底狱中,著作被烧,数次流亡国外,死后遗骨不能在祖国安葬;相较而言,德国哲学革命的战斗性则是潜在和隐晦的,隐藏在他们“迂腐晦涩的言词”和“笨拙枯燥的语句”后面,被包装成“替专制制度、警察国家、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的表达,德国哲学家们的著作成为当时公认的教科书,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一度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法德两国哲学革命,一个是惊涛骇浪,一个是暗流涌动,它们在表现形式上的巨大差别,也体现出两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革命的不同立场与态度。恩格斯的观点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关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因其软弱性特征而无法承担起德国革命历史使命的重要论断。

39、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非常重视黑格尔的《逻辑学》。 马克思在写 《资本论》时运用了黑格尔《逻辑学》中辩证方法的思想。列宁说:“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

40、我们相信,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经过编者和译者的精诚合作,《黑格尔著作集》将成为文化界和思想界的盛事。昔年苗力田先生曾经用唐高宗评价玄奘的“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来激励《亚里士多德全集》的编译者。这番话,亦可作为对《黑格尔著作集》编译工作的期待。

41、《法哲学原理》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于1821年正式出版。《法哲学原理》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法,用辩证的思维探悉法、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奥秘,从而迈向自由的意志。

42、黑格尔的著作以哲学的高度几乎涉猎了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历史、自然、法学、伦理.....他那广博的知识与深邃的思考,至今读来依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43、研读期间,同学们不时抛出自己的问题与疑惑,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通过此次研读,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读书会不仅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也激励我们不断追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足迹,感悟经典作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的升华与洗礼。

44、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45、那么德国跨越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走向人的解放的可能性究竟在哪里?马克思指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就在于在实践中形成无产阶级这一特殊等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私有制,指出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任何奴役、实现人的解放的阶级(第45自然段),并论述了无产阶级和哲学的关系,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第46自然段)“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能消灭自身。”(第48自然段)(43—49)

46、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 “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 -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

47、*以下画作选自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RenéMagritte,他的作品以荒诞与哲思而著称。

48、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49、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50、优秀的译本是深入黑格尔研究的前提。贺麟、王玖兴、王太庆、王造时、杨一之和朱光潜等前辈学者为翻译黑格尔著作并使黑格尔进入中国思想界居功甚伟。但是,国外经典著作的翻译应该大约50年左右重新进行一次,因为随着时代任务的变化和理解的不断深入,对于它们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而由于各种原因,已有的译本也存在各式各样的不足。鉴于黑格尔研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而世界历史和学界对于黑格尔的理解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民出版社主持了《黑格尔著作集》的编译工作,并推出了该著作集的首批五种六卷:《精神现象学》《精神哲学》《宗教哲学演讲录》(I,II)、《法哲学原理》和《耶拿时期著作》(1801—1807)。与旧译相比较,新译本有它的一些优点和特点,值得特别关注。

51、2⃣️通过黑格尔与柏拉图的对比,我们理解了绝对精神的确切含义。

52、逻辑之于生活,就像是水之于生命,饭菜之于盐,生活中没有逻辑就相当于生命没有活动的规则和定律而一塌糊涂,就像是食之无味的饭菜吊不起胃口。读点逻辑学书籍,更加机智地享受生活!

53、接着,马克思提出了批判并超越德国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的可能性。指出这种哲学在黑格尔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的表现,论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阐释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21—27)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德国是否具有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一举超越英法资产阶级国家现状的可能,阐释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明人。”(第29自然段)又指出实现这一跨越可能面临的困难即“彻底的革命只能是彻底需要的革命,而这些彻底需要所应有的前提和基础,看来恰好都不具备。(第35自然段)”(28—33—42)

54、将德国理论与现实相比较,提出“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思想

55、存在即合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出自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

56、黑格尔自己就曾说过,“尽管柏拉图是理念研究的奠基人和引路人”,但是它“已经不复满足我们现代心灵的更丰富的哲学要求”(《美学》第一卷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