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道德经名言(72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31日

老子道德经名言

1、(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3、道法自然: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这个词的读法是“道·法·自然”,而非“道法·自然”,其中法字为动词,意为效法,遵循。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大道以自然为纲,遵循其规律。“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其意思是,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自然。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识里,就是自然法。当然,法制的概念尚未形成。不过,在治理国家时,他主张用自然法来治理天下。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有源于无而归无。有归无是有动而无然,也就是说,有自然而无然。无有是一体的两极。无有向对方的运动,或称双向运动或反运动,就是自然。但老子由此反对人为一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老子名言: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名言)。

5、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老子名言: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8、(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10、夫唯弗居,是以弗也。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1、0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2、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道德经名言)。

1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4、《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一定是不守信用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往往暗藏玄机,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一定不能轻视对手。

16、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

1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8、出自于《老子》第七十四章,字面意思为: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偏偏还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要用合适百姓的方式来治理天下,不能总是以刑法恐吓百姓,而要以真正让百姓爱戴的方式来治理天下,此之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19、(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0、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上多少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最终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功成名就之后,就该是时候隐退,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年轻人,让给其他有能力的人了,否则只会遭到别人的猜忌不满,没有好结局。

21、(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22、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23、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

24、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5、老子在哲学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的理论,在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而在人生观上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态度,使他对外界物质生活的接触持否定态度。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就是说过多地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各种颜色、声音等,会使人眼瞎耳聋,口味败坏。这种情况反映在老子的认识论思想上就是排斥感性认识。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求去,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他说“不出户知天下。”这是属于闭目塞听的神秘主义的认识论。老子把这种神秘主义的内心直观比喻一面最深的镜子,他称之为“玄览”。通过“致虚”、“守静”人们达到与万物同体融合,平等观照的大智慧,即与“道”合一的境界。故,致虚,守静,观复等,是修养功夫,亦是人生境界。

26、老子名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7、  译: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28、出自《老子·第二十二章》。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圣人用“道”作为观察天下命运的工具。

29、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0、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31、老子名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2、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33、(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5、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6、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的《道德经》,言简意赅,哲理深邃,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著作。一部《道德经》短短五千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都有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已传阅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其在出函谷关之前,留下了这部句句珠玑、流传千古的奇书。品读老子的名句,感悟生命的真谛,可以帮助人寻回心灵的宁静。

37、(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38、译文: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

39、大意: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以柔克刚的道理我们不难理解,但是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很难。

40、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4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2、0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43、(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4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45、(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46、老子名言: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7、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48、(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49、白话译文: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5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51、(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52、(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53、果然不久老子便骑着青生来到两谷关,尹喜款待老子请他普述,

54、老子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5、出自《老子》。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委屈迁就,最灵巧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而最善辩的人则常常表现得很木讷。说明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

56、(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5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58、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59、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0、最方正的物体往往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往往最晚才制成,最动听的天籁之音听起来好像没有,最崇高宏大的物象好像看不见。其中“大器晚成”一句,最为后世所常用,比喻圣人或杰出的人才在晚年才表现出与众不同,在最后有杰出的成就。

6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62、(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6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4、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65、(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6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7、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9、老子名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0、(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71、上等资质的人在听闻知晓了道以后,立刻会勤勉地去学、去做;中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会半信半疑,认为可有可无;下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就会大声嘲笑,大加讽刺。但如果这等人不嘲笑的话,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