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语录赏析(90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9月17日

老子语录赏析

1、出自《道德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看《道德经》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

2、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老子语录赏析)。

4、注释: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5、(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6、(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7、(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8、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1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16、《第三十三章》翻译: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17、(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1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9、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2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1、(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22、(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2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7、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8、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2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0、注释: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31、(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32、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33、(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3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5、注释:不妄为,则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扰民为治国之本,以无事而取天下才是最高的道德。

36、自胜者强。只要你掌握了一定方法和规律,战胜别人也许容易,但是战胜自己却很困难,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是能战胜对手,而最后败在了自己手上。

37、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3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9、(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40、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41、(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4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43、解释: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44、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作品简介与赏析《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45、(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46、(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47、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48、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49、一句话概括就是大爱无私,这是对万物,百姓最好的方法。

5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5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3、(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5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5、要想明白这一句话,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刍狗”。这个词的意思是用稻草扎成的狗,古代用于祭祀。祭祀完就扔掉或烧掉。

56、(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57、(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5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0、知人者智。老子首先告诉大家能够认清、看清别人的人是有大智慧的。

6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2、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能够装东西的器物,反而不装东西;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

63、如果直接理解起来是:圣人并不仁慈,只把百姓当做没有生命的祭品。但这样理解和老子真正的意思相差很多。

64、(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6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6、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67、不自我表现,因此才能够通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得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才能够长久。

68、(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6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70、(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71、(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72、(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73、  赏析: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7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5、(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76、(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7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79、(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8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1、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82、(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83、(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84、(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85、(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86、所以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看一下,完整的句子是:

8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8、出自《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解释: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89、(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