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诸葛亮名言非宁静无以致远(59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02日

诸葛亮名言非宁静无以致远

1、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2、这句是《三国演义》里的一句台词,是刘备第三次光顾茅庐时候,诸葛亮醒来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刘备是白天是拜访诸葛亮的,但诸葛亮总是在睡觉,刘备又不忍吵醒,张飞就觉得诸葛亮是沽名钓誉之辈,没有什么真实才学,只知道睡大觉。

3、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诸葛亮名言非宁静无以致远)。

4、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5、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6、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7、司马懿去狱中探望杨修时,曹操说他喜欢探望狱中人,司马懿说:“逝者如斯夫,臣一路行来,没有敌人,看见的只是朋友和师长。”多么开阔的胸襟!与曹爽争斗时,司马懿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司马昭认为父亲太懦弱,司马懿就问他:“曹爽与孔明比如何?”司马昭说“蝼蚁尔”。司马懿说:“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一生难免与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多么睿智的人生哲学。

8、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9、解除迷茫,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能力不是从做大事得来的,而是从这些“不起眼”的事情中锻炼来的。不然小事不肯干的你,大事也轮不到你。

10、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1、诸葛亮先是用木牛流马诱惑司马懿,一计未成,又生一计,用骂阵来激魏军,不起作用后,诸葛亮居然想到送女裙给司马懿,意思是要么出战,要么穿女裙,装妇人,承认自己胆怯。不愧是司马懿,宁愿装孙子、装乌龟,就是不中计,不出战。只见司马懿穿上女裙,在渭水河畔,带着士兵朗诵起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12、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1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4、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15、成功了,很多时候,只要不注意,就是离失败不远的时候。因为这个世间万物都有这样的发展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事业也好,爱情也好,都是如此。

16、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7、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18、什么是淡泊?淡泊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吗?绝不是!诸葛亮一次次北伐,为了王师早日进取中原,实现大汉的再一次中兴。这样的他怎么可能劝诫儿子安于现状。

19、心若池中水,乱则不明。池塘越平静,越能清晰地映照万象;人心越宁静,越能客观地认识世界。

20、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21、想要考虑某件事的好处,必须先考虑到它的坏处;想要考虑某件事情的成功,必须先考虑它的失败。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权衡利弊。

22、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3、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2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②,险躁则不能治性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5、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26、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时间大概是蜀汉建兴六年(228),比姐妹篇《前出师表》晚了一年。《后出师表》全篇写的是蜀汉和曹魏不能并存于世,也不能偏安一隅,要想成就霸业,恢复汉室江山,必须主动出击,北伐魏国,才可能成功。诸葛亮从隆中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为了复兴汉室江山,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尤其是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深感身上的担子沉重,加倍努力工作,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即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在所不惜。

27、说到诸葛亮,大家都认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可本ID却不以为然。在三国历史中,真正有能力统一中国的是魏国,但曹操却始终隐忍不发,专心搞经济建设。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当时全国13个州,魏国独占9州,人口570万,还拥有洛阳、长安两个最大的经济中心;孙权有3州,人口330万;蜀国只有益州一地,人口90万,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也就是说蜀汉的军事实力不到曹魏的六分之经济实力情况更糟,按照道理,蜀汉应避免主动出击,凭借蜀道天险被动防守。可诸葛亮却偏偏搞出个“六出祁山”,年年征战,将士劳顿,百姓贫苦,民有菜色,弄得蜀地国将不国。明知不可而为之,至少不能说是明智吧。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希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完成托孤重任。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不仅托孤给了诸葛亮,还令李严成为辅佐大臣。政治远没有历史那么生动有趣,政治是残酷的,甚至血腥的。刘备托孤给2位大臣,是因为诸葛亮代表的是荆州势力,而李严的背后是益州集团,两派之间可以互相制衡。何况,诸葛亮呕心沥血辅佐的是一位扶不起的阿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愚忠。

28、我们也不能做一个喜怒无常的人,做人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说白了要有自己的主心骨,不能如当年汉奸一样,做一个墙头草,喜怒无常。

29、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30、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31、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32、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33、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34、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35、中国传统社会是家族社会,以家庭为本位,所以特别注重子女的家庭教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3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7、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38、杰出与平庸的差距就是执行力和控制力的差别。

39、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兰溪诸葛村)(注:应网友武春森要求.

40、诸葛亮这句名言,也很警示世人。世间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做人就要学会居安思危,才能长久地平安下去。就算有困难来了,自己提前也做好了准备。

41、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42、  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

43、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4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5、“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

46、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47、  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48、所为善者不亏心,人不弃者天难弃。----《诸葛亮传》

49、这里重点818《虎啸龙吟》第20集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两军对峙的战役,蜀军以10万大军,六出祁山,想要攻克中原。曹睿给司马懿三个月的期限退蜀军,否则,军法处置。诸葛亮远道而来,只想速战速决,可司马懿看透了他的心思,就是不出战,有时候坚守就是最好的进攻。

50、这是诸葛亮的遗言,他死后,把自己所有的都还给了蜀国,没有给自己子女留下一分遗产和田地,因为他觉得那样会辜负刘备,更违背了他当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志向。

51、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52、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53、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54、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6、出自诸葛亮《戒外甥书》。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57、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8、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