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木心先生作品(66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07日

木心先生作品

1、内容上,从古到今,中外交杂,几乎囊括所有优秀文人,读后像是看了一张精心描绘的文学世界地图。

2、木心先生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终于面世。这是我二十多年的心愿,今天,我的心愿实现了。(木心先生作品)。

3、·《陈丹青油画展》(国立国父纪念馆·台北1995)

4、我们每个人的余生,都將在未完成的路上继续行走,各自觉悟。

5、通过以上的说法可以看出这个文学家的作品是很具备个人思想的,所以才会被其他人批判,因为中国比较奉行的是中庸之道。作品是可以看,但是不能将其的地位拔高,不然就是对于木心的一种高估,对于其他文学家不公平。不过这个文学家已经不在人世间了,后世的评价对其的作用并不是特别的大。只要有人喜欢其文学作品就是可以的,比如很多网友都会在自己的枕边放着木心的书,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6、  是夜,又发现燃两枝白礼氏矿烛,更宜于写作。从此每夜双烛交辉,仿佛开了新纪元。深深感叹我以往凭一枝烛光从夏天写到秋末冬初,愚蠢使自己吃亏受苦。客厅里的旧式壁炉,调理不来,也许烟囱坏了,我怎么知道呢,向山民买来的并未干燥的松木,就是要熄火,即使烧着一会,也暖不进小书房来。其他上下六室,更冷。不是可以把书桌搬到客厅火炉边去吗,我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可能性。书桌在书房里,就是在书房里。我只会披了棉被伏案疾书,诚不思桌子之迁徙。右手背起了冻疮,左手也跟着红一块紫一块——为了这三篇非博士论文。一个人上十次当,七次是自设的。

7、来美术馆参观的游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15元。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仿佛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飘渺,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仿佛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内心,灵性,洁净,内心无比苍凉。

8、·《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展》(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2004)

9、·《最初的形象Ⅱ·当代纸上作品展》(艺博画廊·上海2003)

10、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11、他对问题的看法,都会找一个词来形容,有时候感觉这个词很新颖别致,但是我们无法再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代替。

12、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画《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一直被关进精神病院里,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夜晚湛蓝的夜空里漫天繁星,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13、先生的只言片语荡气回肠,深不可测,信手捻来便是大雪纷飞;每见先生的文字却也都会嗅出深不见底的孤寂与伤怀,又是那样的纯粹、优雅。

14、我听她这样说,当下大喜:真的文学总算公道的!可是我的阳谋同时也就被点穿,我今天索性说说破:什么阳谋呢?请大家原谅: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15、·《我最讨厌中国的卫道士》(《南都周刊》)

16、有学者曾经将我们的文化概括为四种传统。一是由清代上溯先秦的文化大统,二是五四传统,三是延安传统,四是“文化大革命”传统。假如我们承认“阅读习惯”也意味着“传统”的话,那么,我还要加上一个传统,即近二十多年以来的种种话语、文本所形成的阅读习惯——这五项传统的顺序并非平行并置,任由我们选择,而是在近百年来以一项传统逐渐颠覆、吃掉上一项传统的过程。逆向的回归有没有可能呢?这就是近年所谓“国学教育问题”争论不休的缘故,因为,在抵达所谓“国学”之前,我们先得跨越好几道不可能跨越的“新”传统。

17、1982年,我与木心先生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二十四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九十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不曾结识木心先生。

18、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

19、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语声朗朗。他说话时,轻声细语,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之语,醍醐灌顶,如大雪天遇太阳。

20、·《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1、时光漫步不觉已过不惑之年。从艺也已三十余载,终不成器。年少轻狂,肆意生长,西行求法,浪迹天涯,故土难离,却也总不和时宜……想想归来也已十余年了。

22、·《轨迹与质变·北京电影学院60周年邀请展》(空间美术馆·北京2010)

23、“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

24、这一层意思,在诸位阅读木心散文集之前,在诸位获得各自的心得——或没有心得——之前,我应该缄默。

25、·《陈丹青版画展》(三木国际艺术·北京2010)

26、我一直认为,只有几位大家,身上还保留着民国文人的气息,比如钱钟书、沈从文、杨绛、叶嘉莹。

27、我无比崇敬这位老人,也浅薄地以为先生的一生才是最为震撼的作品。物欲横流的雾霾下,怎能不爱这样美好的灵魂。

28、先生的音乐作品听到的极少,不知是否是受了先生的影响,我的音乐也愈发地低暗感伤,唱到黑暗处,哭的跟什么似的。

29、郭先生称木心散文始终把握着一种“彼岸性”,指出中国的散文通常是此岸写彼岸,而木心先生的文学境界相反,是处处向此岸带来彼岸的消息。他进一步提出木心先生的“第二主体”,即“主体+(主体看客体)”。这“彼岸性”与“主客体”在写作中的关系,是我们集体性阅读经验中的又一个盲点。

30、注:1931年木心的全家福,小男孩即是木心

31、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1927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跟随林风眠先生学习绘画,毕业后迁居上海。

32、“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33、出版作品600多万字,其中包括《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一个女孩的心灵史》、《调皮的日子》、《逃逃》、《小丫林晓梅》、《小香咕系列》和《会跳舞的向日葵》等50多部作品。作品先后50余次获得国内外大奖、10余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0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10多部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荷兰文版等发行到海外。

34、借我最初和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35、·《如何成就大师》(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36、知道樊小纯的人,一部分是通过2009年她出版的第一本随笔集《纯》认识她,这本书在豆瓣有2分的高分;一部分人,是因为曾经风靡网络的“三行情书”听说她,她因为两个月连续在微博更新手写版“三行情书”被网友注意。更多的人,是因为其所创作的纪念木心的诗《借我》知道她。

37、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38、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39、小说:《临街的窗子》、《婚假》、《夏狄的赦免》、《危险房屋》、《石佛》、《克里米雅之行》、《伐哀尔独唱音乐会》、《罗尔和罗阿》、《木筏上的小屋》;

40、这本散文集的首篇《九月初九》,写在1985年左右,可是在文字上可能会给予我们“五四”的、“老派”的、非常“中国”的错觉,而在域外而回望家国,叹自然而审视历史,五四时期没有人取用这样的角度与写法。再看《明天不散步了》和《哥伦比亚的倒影》,用粗俗的话说,则显得异常“洋派”而“现代”,我不知道从五四直到现在,中国的散文可曾出现过类似的篇章?至于《上海赋》,我想,凡是读过的朋友都会承认,不但上海不曾被这样写过,更重要的是,我们遭遇了一种异常丰沛而娴熟,但全然陌生的文体,这堂堂正正的文体好像早就存在,可是谁曾在五四迄今的作品中见过同样的文学“物种”?

41、  莫干山大雪,杭州总也下雪。夜十二时,竹秀睡着了……

42、秋天晴暖的每一天,都感觉爱情随时会突然降临……

43、·《中国·德国当代艺术对话展》(杜依斯堡现代美术馆·德国杜依斯堡2002)

44、今天,我一再提醒我的陈述必须保持克制。我只是他的学生,不是一位有资格评价文学的人。当此向大家介绍先生,我实在做不到像他的文字那样精确而恰如其分。我不敢说在座的朋友中没有一位读过先生的文章。人不能单凭一篇文章认识作者,尤其是像木心先生这样丰富、深沉而多变的作者;然而有时一段词语、一句话,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先生正是这样的作家。前天,当我接到印刷厂送来的第一册木心散文集,翻阅那些我在二十多年前就阅读过无数次的散文,再次感到先生是一个无解的谜——他来路宽阔,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他曾经长期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这是他所追求的吗?在五十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被中断的、远未展开的命题——譬如白话文如何成熟,譬如传统汉语在当代文学的命运与可能性,譬如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譬如在世态与时代的种种变幻中怎样以文学挽救文学……我们或许会说,几代文学家都在寻索实践同样的命题,但现在有了比较的机缘:一端,是我们历来所见的庞大的中文写作;一端,是木心先生的书。我们会看见,前者所有的,木心先生那里半点无有,前者所无有的,请在木心先生书中见——我所谓的“有”与“无有”,是指什么呢?

45、我们已经有许多许多地上地下、主流或者边缘的诗人。诸位稍微等等,今年明年,木心先生将有多部文集,包括大量诗作在国内出版。他的《巴珑》和《我纷纷的情欲》,都是白话自由诗,他的《会吾中》则以纯正的《诗经》语言将《诗经》,甚至一部分先秦文论,全部重写,而每一首都成为十四行结构的“商籁体”——我没有资格谈论诗,我应该像先生那样将读者看得很高很高,我愿相信在座的朋友以及今后的木心先生的读者,会在我所不及的高度认知木心先生的诗学。

46、八十年代初,新时期文学刚刚萌芽,世界文学刚刚介绍进来,中外经典文学的记忆刚刚开始艰难地恢复,总之,我们刚刚从漫长的文学休克期苏醒过来——今天,中国文学已经换了几乎三代人,出版盛况空前未有;在座的青年朋友们很可能就是学中文出身。所以有理由说: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文学。过去五十多年、过去近百年,乃至更古早的经典中国文学,都在被我们广泛阅读、评价、研究,在我们的文学版图上,大大小小的星座经已各得其位。虽然,文学在今日中国的命运仍然是被持续议论的话题,但大家都会同意,和三十年前相比,我们告别了文学的无知年代。

47、·《爱与希望·支援日本灾区儿童》(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1)

48、·《当代艺术家丛书·陈丹青》(四川美术出版社)

49、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50、但是欣赏他和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从来就不是矛盾。读木心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余华的话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在喜爱余华、路遥这些作家的人看来,木心的作品有些无病呻吟,因为这些作家都是一些写实作家,看他们的作品,你能产生人生的思考,对灵魂有所启迪,而木心的作品,初见惊艳,但容易忘却。

51、木心,“木心”是他的笔名,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乌镇东栅。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的长子,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谢仁冰先生的外甥,与钱钟书先生交好,其母与鲁迅先生相识。

52、  我算是害怕寂寞的人吗,粉蒸肉,老虎,羊腿,竹秀……再住半年,可能也会无耻了。 

53、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一张纸两面写尽,不留天地。这些手稿共计66张,共计65万字。

54、·《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北京2010)

55、如果说,文化是有经脉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举重如轻,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把中西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不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三言两语,斩钉截铁,如万马奔腾。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却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一切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的寻常人生。

56、他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57、  八月,九月,十月。读和写之余,漫步山间。莫干山是秋景最好,日夕尤佳。山民告余曰:太早太晏不要走动,有虎,有野猪,从后山来。我不甚信,也听从了劝告。某夜,果有虎叩门,当然未必是虎,也不算是叩门,它用脚爪嘶啦嘶啦地抓门,门是小书房一侧的后门,是扉,板扉,厚的,以一铜插销闩着。我恬然不惧而窃笑,断定它进不来。此君自然很不凡,谅必是闻到了生人气,知道我就在门内,但它不懂退后十步,奔而撞之。况且门外三步即竹林,它借不到冲力。西洋式的白漆硬质板扉,哪里就抓得破。然而在这嘶啦嘶啦声中,我就写不下去,只能站在门边恭听……没了,虎去矣,也不闻它离去的脚步声,虎行悄然无跫,这倒是可怕的。 

58、在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59、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60、搜索到的讯息、视频让我愈发震惊世间竟还有这样的一个人,如此磨难却依旧优雅干净地活着。对艺术与生活的爱已是另一番境界,汗颜,惭愧,却也窃喜,好似寻到了散步的方向,每遇见先生的文字都有如隔世的攀谈,聆听教诲。

61、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62、先生仙逝整十年,我相信,这十年间,每位被感召的读者,在他们身上都上演着一段传奇,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63、木心先生于文革期间被捕入狱,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文革结束,又于1977年至1979年遭遇软禁,这是他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木心先生身为画家,是个局外的画家:作为作家,是个局外的作家。不管是文学还是绘画,他始终持一种局外人的态度,几乎没有人可以自觉做到这样。在国外居住二十几年重回故乡乌镇,故乡早已不是原来的故乡,物非人也非。

64、今天我在这里向诸位介绍先生与他的文学,仍然像二十多年前我初识先生时那样,感到困难。这种困难是:在我们的文学视野中应该怎样看待木心先生?他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乃至更大范围的文化景观中是怎样一种位置?这种位置,对我们,对文学,意味着什么?

65、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和风趣。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还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