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康德(79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18日

康德

1、这种“人的存在”不是近代主体性哲学中的“人”,而应是前苏格拉底式的那种始源式的存在。这一理论基点正是因其在理论视域方面的开创性以及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超越而被赋予了“现代”的性质。因而康德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家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其真实的现代意义何在。笔者将从三方面阐明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2、5:00喝两杯茶,抽一斗烟,备课。康德严格规定自己每天只抽一斗,终生不变。但是,随着年纪增加,烟斗越来越大。

3、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发现中间己经经断裂。河虽然不宽,但是,水很深,而且结了冰。

4、我们从毛泽东所作的有关批注中不难看出,毛泽东的见解同该书的观点之间也存在着颇多契合、会心和认同之处。贺麟认为,青年毛泽东就是通过读泡尔生的书而受到康德思想影响的。他说:“我们知道,毛泽东青年时期受康德的影响就是从这本书而来的,毛泽东曾经在这本书里作了许多的评注。”。

5、《纯粹理性批判》回答了人类最基本的问题:人类能够知道什么?

6、在病入膏肓之前,康德认定自己不是为了老婆孩子来这世上的。他有句名言:“没有目标而生活的人,就像没有罗盘而航行的船只。”22岁时,腰无分文的康家教发表了《关于生命力的真实估计之思考》。康德在该书前言展现了他生命的罗盘。在纵论莱布尼茨和牛顿之后,他说:“我已经画出了我将要坚持不懈的道路。我将上路。没有什么能阻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康德上课,从不迟到、缺席,从不照本宣科。从未出过国的康德讲课趣闻逸事不断,间杂异国风土人情,经常把学生讲得当堂大笑或落泪。康德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资质中平的学生能听懂为标准。他常说:“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开素质教育之先河。

8、但是,胸中多了几十年来读的那些个书,迫使他不得不直起腰来。

9、《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10、《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11、康德经常与美女促膝谈心,研讨美食,斗牌沙龙,观看戏剧,欣赏音乐。康德研究者盖尔教授在《明镜周刊》采访中明确地说,康德确实有两次认真地考虑结婚。

12、康德原本有着一般知识者都具有的自负和傲慢,但也恰恰是卢梭“纠正”了康德的这种优越感,由此决定了在康德哲学中“知识的价值取决于道德价值”,而不是相反。

13、12:下楼待客,对迟到的客人一律赏以冷脸。

14、在对崇高的解析上,康德认为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崇高是主体与客体出现相互冲击力的一种形态,譬如雷鸣闪电,波涛汹涌。在人的面前,这些东西很强大,但是人在这些东西面前没有退缩,这就出现了崇高的感觉。这种感觉夹杂着恐惧与害怕,但也充满了胜利的愉悦感。康德认为,这就是崇高。

15、康德说:“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可以不做违心之事。”

16、第二:你行动时,始终要让你的意志服从理性的统帅

17、12:45下楼待客。对迟到的客人一律赏以长脸。

18、德国人的传统生活理想是:买一栋楼,种几棵树,养一只狗,结一次婚,生一堆孩子。康德只办到了一点:63岁的时候,他买了一栋楼。小楼位于市中心僻静的后街,并不豪华。康德入住后才发现他家的书房正对着哥尼斯堡监狱,犯人每天高唱三遍圣歌,声震四野,让康教授大烦,盛夏亦不得开窗。

19、康校长大烦,盛夏亦不得开窗。为此,他多次求助于铁哥们儿、市长兼警察局长西佩。

20、“不要问为什么。您愿意还是不愿意?”“给200法郎吧。”

21、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部德国公法都源自康德。康德认为,每个国家都应为共和国,它们组成世界公民体制,然后所有国家比照公民契约达成政府契约,建立世界政府,保障世界永久和平。

22、中德很多研究文章都称康德英俊潇洒,是柯城社交明星。通过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我在这里负责任地说,这就不是事物的真正面貌,而是拍校长马屁。

23、由“好的意志”所引生的道德的善是无待的、至高的善,但至高的善还不就是圆满的善。圆满的善在康德哲学的期望中意味着为道德的善配称以相应的幸福,因此这“至善”便有了“德”、“福”两个重要因素。正是通过这两个要素,康德才确立其哲学的全部目的。

24、俄罗斯文艺理论家戈洛索夫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康德》一书中写道:“在哲学之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来自何方,去向何处——必得路过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康德”。美国著名学者贝克则记录了美国哲学界流传甚广的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

25、德国人传统生活理想是:买一栋楼,种几棵树,养一只狗,结一次婚,生一堆孩子。康校长只办到了一点:63岁的时候,他买了一栋楼。小楼位于市中心僻静后街,并不豪华,一个花园美轮美奂,可却是别人的,因为在楼内根本看不见它。一楼一边是能装80人的教室,另一边是厨娘睡房,常卧一猫一狗;二楼一边是饭厅、图书室和卧室,另一边是客厅和书房。书房里有两张书桌,一只三脚半圈椅。可康德入住后才发现书房正对柯城监狱。当时监狱改造思想的灵丹妙方是让犯人每天三遍高唱圣歌,唱得最卖力者可评“先进”缩短刑期。因此,犯人们唱起歌来都是情真意切,声震四野,让康校长大烦,盛夏亦不得开窗。为此,他多次求助于铁哥们儿、市长兼警察局长西佩。这件事体现出欧洲法治的伟大。校长与市长的铁交情大也不过法律书上那几行字。西佩虽然很想帮康德,却无法绕过市议会直接下令犯人停止唱歌。这事儿最终没办成,所以三大批判中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都杀青于犯人们颂圣歌中。

26、康德散步时只用鼻子呼吸,因为他深信张嘴会让风湿病从口而入。

27、《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28、康德3月4日就到达了珀芬小镇,为了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威廉先生那里,他第二天一早就租了一辆马车赶往威廉先生的家。威廉先生住在一个离小镇十几英里远的农场里。而小镇和农场之间,隔着一条河。康德需要从桥上穿过去。但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停了下来,对车上的康德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过不了河了,桥坏了,再往前走很危险。”

29、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30、形而上学在欧洲文字中写作metaphysik。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公元前70年,希腊罗多斯岛的安德罗尼科斯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失传著作。这些著作编号靠前的是自然科学著作,希腊文写作physis,其形容词为Physikos,这就是今天的物理学;而排在物理学后面的(“在……之后”在希腊文中由前缀meta表示)是研究存在原则的著作,因为它们“排在”物理学“之后”,所以安氏称之为MetaPhysik(在自然科学之后),最后演变成Metaphysik,大家便以此来称呼自然科学之外的科学。

31、因此,实践理性诲示人们,人本身即是目的,或者说,人即是目的本身。“人是目的”是对近代西方哲学以人为本位的价值认可的明确标立,它同“至善”追求的主旨相互贯通构成康德哲学的真实命意。所以,康德哲学是近代哲学的终结,是现代哲学的开端。

32、但是,如果自由的知性世界与自然的感性世界完全不相谋,那么道德律的定言命令就会永远只是一个空洞的教条而不会发生任何实际的作用了。然而康德又认为道德律的作用还是看得出来的,这就是人们对道德律所感到的“关切”(Interesse,在这里不能译作“利益”)。这种关切在人们心中的基础是道德情感,即“敬重”,它不是道德评判的准绳,而只是“道德法则对意志造成的主观效果”;但他又认为,“关切就是那理性借以成为实践的、即成为一个规定意志的原因的东西。”理性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有对行为的纯粹关切或直接的关切,而在其他功利行为和认识活动中只有对行为的间接关切。那么,敬重究竟是“道德法则对意志造成的主观效果”,还是使理性“成为一个规定意志的原因的东西”呢?康德的意思是,从理知世界的角度看,敬重只是道德律在感官世界中造成的效果;但从感官世界的角度看,敬重恰好成为规定意志的动机,它代表道德律在感官世界中作用于意志,使意志排除一切其他感性关切和爱好而为道德律扫清障碍,它是取消一切其他情感的情感,即“谦卑”。这就彻底解释了在日常生活中由普通的道德理性所直观地了解到但并未深究的道德律和义务概念的根源及运作机制。

33、跟今天的小资怕生孩子一样。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有很多迷信,他曾说,人生只有两件坏事——衰老和结婚。

34、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35、现在他们所用的宇宙学尺度上的相对论时空,是否适用于量子尺度?由于触觉,我们人类形成了不可入性、位置这样的观念,并由此建立起空间模型。没有大小的“点”的概念是现有空间模型的基础。而这个没有大小的“点”在量子尺度上失效了,所以我们对量子现象难以直观地理解。

36、正是对人之为自由存在者这种绝对身份的自觉与确立,使启蒙思想不仅确立起了批判欧洲现实社会的学理根据,而且提供了建设未来欧洲社会的学理蓝图,而再无需从中国假借标准与尺度。因为人之为自由者身份在概念层面上的确立,也就意味着,作为自由者存在已被自觉为人的一切其他可能存在的前提与基础。

37、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在对美的分析方面,二是在对崇高的解析方面,三是在对艺术美的讨论上。

38、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39、在哲学上的空间和物理学上的空间之间,还有数学上的空间。

40、随着康德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兴盛,随着我国学界从现代性的角度对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深入阐释,康德是一位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家似乎已是一种“共识”。所谓现代,是相对于近代而言的,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西方近代哲学主要有两大表现形式,一是康德以前的客体形而上学,一是康德开始的主体形而上学。这种主体形而上学,在理论基点上走向了人的存在(在康德哲学中是“人是目的”)。

41、康德传记作者雅赫曼某次深夜拜访康德之后在日记里写了一句“我带着满心的忧伤飞入他的怀抱,把自己童真的吻印上他的嘴唇”,也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警惕我对教授科研的尊敬毁于这些超自然想像力。康德有三十六分之一英格兰血统,有些人就敢宣布康德哲学接近英美传统!

42、“通过意志自由来实现至善,乃是一种先天的(道德的)必然”,康德所谓“至善”是一种纯粹在于人的祈向中的价值极境——乃意志自由所必致;有意志自由才有对“至善”的“期望”,有意志自由才有对“至善”这一实践的极致模型的预设。

43、依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说法,作为世界之主宰的上帝,其存在和威严是只允许我们猜测不允许我们亲眼观察和证明的,但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虽不确然预许给我们什么,或以什么恫吓我们,却要求我们对那不可知的上帝心存一种不计利害的敬重。这不计利害的敬重是非认知行为,它通往上帝,也通往上帝的造物——“自在之物”,亦即作为本体看的物。

44、康德13岁丧母,16岁即升入哥尼斯堡大学。家贫,刚一入学他便因裤子破了拿去缝而出不了宿舍门。6年后,父亲猝然去世,把三妹一弟留给康德。长兄如父,康德毅然辍学,先后在哥尼斯堡郊区的三个贵族家庭当家庭教师11年,养活弟弟妹妹和自己。1755年6月,弟弟妹妹成人,康德以31岁的高龄杀回哥大,并很快成为哥大无讲席讲师,开始了长达41年的教学生涯。

45、伊曼努埃·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西斯堡(现变成俄罗斯领土,改名加里宁格勒),幼年自述为:“我胸腔狭窄,心肺活动空间均不够,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幼时甚至十分厌世。”康德厌世,理由充分。他虽金发碧眼,面色红润,但身高仅得57米,双肩高低不精神脆弱,十分敏感,连刚印好的报纸也能让他狂打喷嚏。除了身材不好,他还高度近视;脑袋虽不大,却与瘦小身材不成比例。唯一的亮点是目光:炯炯烈焰,至老不衰,令人如沐神睨,弗敢逼视。

46、朋友住在离小镇18公里远的一个农场,小镇和农场隔了一条河。马车来到河边,车夫说:“先生,不能再往前走了,因为桥坏了。”

47、据研究,哲学家能否伟大,与其生活是否规律成正比。康德是最好榜样。有传记作家表扬他曰:“康德的一生就像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是一个从不与其它词搭配的动词。康德这个规则动词,首先规则在他的起居时间表。海涅盖棺论定:“康德没什么生活故事。因为他既无生活,也无故事。”另一位著名康饭尼采倒是肯定康德有故事。他说,康德的一生就是“一个脑袋的故事”。说这话时,尼采当然没料到自己的一生只有一个故事,而且是个没有结果的故事——莎乐美。

48、    在康德看来,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这渐进可能是几代人的,因为人的天赋不可能自行发展,要发展人的天赋就需要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基于具体的个人和场景随机而行的,好教师自然能根据具体的情境自由选择和运用教学计划与方法,相机而教。教育要让人走向完美,对具体的个体而言,只能有一个大致的目标,让人们各自去努力,而不是要求所有的人用同一种方式去达成同一个目标。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不是制造标准件,用大工业时代的理念来做教育显然不可能提升人品、改善人性的。如果我们看不清这一点,自然会被时下纷乱的教育“改革”所迷惑。

49、所以,莱布尼兹之后,欧洲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异教的、沉迷于迷信的腐败而停滞的国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对中国的这种负面态度无疑直接影响到了莱布尼兹之后的康德对中国的评价。这是有关欧洲启蒙思想家与中国关系的学术史研究中持有的主流观点。

50、他说:“人不可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SklavereiistkeinRechts-,sonderneinGeisteszustand)。此语精当。凡有特别崇拜对象的,很易成为奴隶。比如崇拜上帝。或者刘德华。

51、他就是一个穷怕了的、节俭过度的孤寒老头儿。

52、一杯水是清澈的,而海水却是黑色的。就像小的道理可以说明,真正的大道理却是沉默的。

53、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这些心怀叵测的读者在充满敌意的阅读中却慢慢在这座美轮美焕、空前绝后的哲学尖峰殿堂中摸到了门路。

54、能够正好人们心灵的有两个,一个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55、《判断力批判》则回答了我们最想要了解的东西,也就是什么是我们可以抱有希望的?对此他给出的解释是道德如果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就需要假定上帝的真实存在,同时认为生命结束并不是一切事物的终结。

56、这是否提醒我们,要统一引力理论和量子理论,必须对时空模型进行反思?

57、如上所述,是康德发现了“自然”,因此,康德才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同样是康德发现了自由、“至善”,提出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问题是对“至善”的人生境界的探询,成为贯通康德哲学的主旨性问题。他借着对古代哲学的回观把哲学界说为“求达至善”,这哲学界说正是他对自己既经建构的哲学的旨趣的告白。

58、今天,教堂钟楼里设立康德博物馆,藏有康德手稿和天体面具(Totenmaske),每年全世界有无数康迷来此朝圣,保证了加里宁格勒稳定的旅游收入。不过,虽然康德从未离开加里宁格勒,但除陵墓外,康德遗迹并不多,连市中心著名的康德塑像,在苏联时代也是竖立德共英雄台尔曼塑像的地方。

59、有意思的是,这篇题献给狂热基督徒弗王子的论文尖锐批判上帝创世说与自然永恒不变说,后来遭到革命导师恩格斯强烈表扬曰:“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学的方法。”

60、康德散步,规则良多。他永远穿着灰大衣,手里永远提根儿司的克(手杖),只用鼻子呼吸,因为他深信张嘴会让风湿病从口而入。康德认为散步使人感官彻底开放,神游四方,心驽八极,精彩程度堪比纵横世界的旅行。有人说:“康德所有的伟大历险都发生在他的头脑中。” 

61、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如果没有钱,至少我还有健康。——亦舒《喜宝》

62、从当年题献文章的奴颜婢膝,到今天执意出书的分庭抗礼,康德并没有变成海涅。

63、康德堪称最秀的才。他一辈子没干过别的,除了读书,就是教书、写书。

64、宇宙中并没有不依赖于人类主观思想的“纯粹的客观存在”。例如人类根据太古以来的肉眼观察一直以为太空中有两个星系是邻居,而21世纪最新观测的数据证明,它们相距几千光年,只有从地球的角度看过去,它们才“邻近”。因此,我们相信了上千年的“邻近”这个“客观事实”,实际上并非“客观的存在”。

65、对生命有追求者,对邻居要求必高。康德与邻居,有许多故事。哲学需静思,康德因此视音乐为噪音,偏偏邻居有只勤勉晨鸣的公鸡。康德不堪其扰,高价买下准备一了百了。岂知该流氓邻居拿到钱后坚决反对康德杀鸡。最后,康德不得不把鸡养下去,只是这回公鸡每天是在他自己的院子里叫了!

66、真正充满这两类学问的人生,是功德完满的人生,是哲学家追求的目标,是自古以来哲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早在古希腊哲学中,斯多葛学派就曾把哲学分为三部分: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

67、康德说,只有民主政体能够保证人类的自由,因此人类的希望在于建立民主政体。

68、所以,对康德和所有成熟的启蒙思想家来说,不仅中国不能成为标准和尺度,而且中国本身也要成为批判与检验的对象。从权利法则出发,中国在早期启蒙思想家心目中的三方面“优点”并不足以成为效仿的范本。

69、康德为了准时赴约,不惜花费200法郎重新修桥,这体现了他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200多年过去了,可康德准时赴约的故事却一直被后人传诵着。

70、直接质疑上帝是否存在的《单纯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反响强烈,广大改革派喜不自胜,掌权的保守派却暴跳如雷。

71、1801年,身体虚弱的康德辞去大学所有职务,只留下忠实的瓦西安斯基追随左右。

72、但这对他的道德没有影响,对他的哲学也没影响。自由,是康德最重视的价值。什么是善?善就是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怎样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有自由。他说:“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可以不做违心之事。”

73、另一个关于康德守时的故事是,一次他去朋友家拜访,因为之前有写信给人家说自己上午十一点会到,同时朋友家住的`比较远,过去还要经过一条河,所以他大清早就租了辆马车前往。等到康德和车夫到达河边后,却发现桥断了,虽然河不宽,但是水深,而且结了冰,这也就意味着他无法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朋友家。

74、因此,康家座上客有同事、商人、军官、医生和社会名流,但从不请哲学家。吃饭时大家纵论柯城柯大飞短流长、名媛淑女帽子高低、欧洲经济发展走向、科学发现耸人听闻、法国大革命斩首无算,云云,但从来不谈哲学。

75、文德尔班《古代哲学史》扉页(来源:amazon.com)

76、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77、一般人都认为康德跟他的哲学一样无趣。其实,跟食不厌精的孔老二一样,康老四也是个美食家。柯漂时代,康讲师天天吃完饭馆吃朋友,欠下一屁股人情。康老师对友谊很看重,他说:“完美的友谊是两个人之间通过相互对等的爱和尊重缔结的同盟。”于是乎,康校长买房之后,便将请客吃饭视为乐事。

78、康德哲学的局限性首先就是形而上学,而他思想上所导致的的形而上学的原因是他为了将理性主义的独断论和经验主义的怀疑论进行调和,从而把认识的终极对象解释为一种不可知的“物自体”,这样就导致了一种“不可知论”,而这恰恰就是其局限性,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主流的思想是“可知论”,他的思想是与之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