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伏尔泰像(66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22日

伏尔泰像

1、《礼记》中更要求子女在父母愤怒不悦时,要主动讨打以解除父母愤怒,最好是提前自备几杖,一看父母脸色不好,就马上进入自我笞挞的角色——对今天主张复兴传统礼仪孝道的人来说,这一点家教方式恐怕实践起来颇有困难,最多也就是像《霸王别姬》电影里的两位男主角一样,一边被师傅用木刀狠命地抽打光溜溜的屁股,一面喊“打得好!师傅保重!”根据王小波在《另一种文化》中的记述,荧幕前的观众对这段打屁股的情节看得极为感动,“有些女孩眼睛都湿润了”,而且导演陈凯歌显然也在拍摄“打屁股”非常激动,“重拍了无数次,直到两位演员彻底打肿”。

2、1726年伏尔泰被驱逐出境,前往英国,三年后重返法国,却再次被通缉,于是与情妇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庄园隐居15年。(伏尔泰像)。

3、印度神猴哈奴曼,在民国时被学者认为是中国孙悟空的印度祖先,在印度,不孕不育的妇女会到哈奴曼神像面前祈祷求子

4、正是在隐居期间,在伏尔泰的推动下夏特莱夫人翻译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这个译本迄今都是唯一的法语译本,而书中的序言自然是由伏尔泰编写:我们眼前有两个天才,一个是写出这部书的牛顿,一个便是将此翻译并加以明析的这位女士。”伏尔泰更直接称呼夏特莱夫人为女牛顿。

5、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后西游记》改编的连环画《破“不老婆婆”》,绘画者与编者肯定没有想到这则故事竟然蕴含着“少儿不宜”的内容

6、于是。我们还需要思考:为什么英国的斯威夫特们敢于嘲骂自己的政府?卡莱尔们敢于痛斥自己的社会?这是不是与英国政府和英国社会对那些嘲骂和痛斥它的人们的态度息息相关呢?应该说,不仅在英国,而且在法国、俄国,都不乏他们自己的斯威夫特和卡莱尔,上文提到的伏尔泰和赫尔岑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同样以批评或反对而表达自己情怀的国民,却因面对的政府不同。而在命运上有着天壤之别。君不见,法国的伏尔泰和俄国的赫尔岑都遭受过牢狱之灾,英国的斯威夫特和卡莱尔则因他们的政府和社会的宽容而安然无恙。

7、被打一顿竹板子,在欧洲人看来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但在中国,对任何人只要不是官吏,简略地审问一下以后就可以随意责打一顿。总督有权不但撤换下级官员,而且对之施行除了杀头之外的任何处分。中国老百姓的地位已经低到无可再低,即便被打一顿板子,他们也并不感到什么耻辱。

8、明代百科全书《三才图会》中的刑具图,传统中国的匠人精神将刑具也精细化以适应不同的刑讯要求

9、伏尔泰被奉为崇英者或英国迷的始祖,这渊源于他曾经的一个发问。1756年,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词典》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不能都更像英国?因为发问的他是个法国人,所以在后人看来,这问题问得有点奇怪。当然,伏尔泰的问题是有所指的。他的意思是,为什么能够保障英国自由的那种法律不能被其他国家所采纳?(第23页)这个问题,在伏尔泰所生活的18世纪那个时代的很多国家,尤其是他自己的祖国,确实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他就曾因发表讽刺诗、惹怒权贵而入巴士底狱;在法国他又难以发表另一首论宗教迫害的诗。这与他走出牢狱、踏上英国国土之后受到英国国王接见的礼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情此境,怎能不让伏尔泰把英国当作自由和宽容的典范,并将黑暗、专制的法国与他心目中的这个自由之岛作一番比照呢。

10、就像电影“教父”开篇,那个光头的意大利移民说:“我爱美国。”而这句话,与他热爱意大利毫无矛盾。

11、就像有网友说的,“中国人或者华人有时候是有这个问题,不敢speak out ,对公共事务不关心,讨论问题的时候,只要和自己无关就不积极参与,在困局中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团队利益,有时候真令人痛心。”

12、我想说,我们的马丁·路德·张会告诉我们,这次游行,其实不仅仅是为了捍卫华裔的权利,它还是为了捍卫美国理念的真谛。那就是,各族的平等,每个个体的自由和民主,以及追求快乐的权利。

13、我今生夫妻分离,被这老妖半夜摄将到此,强要奴家云雨,决不依随,只求快死,以表我贞洁。古云:‘烈女不更二夫。’奴今宁死而不受辱!

14、一只猴子可以是一个恐怖分子吗?答案是也许可以,但肯定是最不堪用的那种。1841年中英战争正酣时,镇守宁波的清军将领张应云想起不少奇招来克敌制胜,诸如拈签扶乩之类的险僻奇方更是不胜枚举,但最具喜感的应该是随军文人贝青乔在《咄咄吟》所记载自杀式爆炸猴,这种奇葩战术是“用大猴狲多缚花爆于背,燃放之,而抛入夷船,火星四迸,或可巧值火药”,也就是让这些身背烟花爆竹的自杀式爆炸后潜入敌船内部,引燃舱底火药。张应云非常认真地考虑了这个建议,还真的买了十九只猴,打算对战时付诸一试验,可惜的是还没等到这支猴子敢死队执行这项光荣的自杀式任务,张应云就已经在宁波之战中丢盔弃甲、弃城而逃了。

15、中土的猴子小偷也不遑多让,元代文人陶宗义的《南村辍耕录》就有一则故事名为“猴盗”,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南方熊楠转引的这则故事,一个叫杜彦明的优伶,在从江西回韶州路上的旅邸里见到柱上锁着一只小猴,“形神精狡”并且能听懂主人用番语下的命令,“纵使周旋席间,忽番语遣之,俄捧一碟至,复番语詈之,即易一碗至”,小猴如此聪明伶俐让杜彦明甚为惊异,但当他到清州朋友吴同知那里时,才得知这个耍猴人乃是一个江湖巨盗“凡至人家,窥见房室路径,并藏蓄所在,至夜,使猴入内偷窃,彼则在外应接”,吴打算为民除害,所以强行买下了这只猴子,但主人走之前向猴子叮嘱了几句番语,结果猴子不饮不食,恰好这几句番语被在旁的翻译听到了,告诉吴同知,主人是叮嘱猴子“汝若不饮不食,彼必解尔缚,可亟逃来,我只在十里外小寺中伺也”,吴一试,果然小猴不饮不食,立刻派人到小寺里去觇视,发现耍猴人果然没走,于是这只精狡的小猴最终被“挝杀之”了。

16、首先:为220游行者赞!为他们的勇气而赞!

17、在若弗兰夫人沙龙里诵读伏尔泰悲剧《中国孤儿》 勒莫尼耶

18、-然后继续抱怨歧视,政治地位,主流,抱团,和阿三。

19、19世纪的英国同样流行用鞭笞的方法来体罚学生,不少名人都对学生时代屁股上遭受的鞭打记忆犹新。鞭打屁股在英国是如此流行,以至于诞生了一个专有名词叫“英国式恶习”

20、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呼唤我们华裔自己的马丁·路德·张!

21、这就是来华西方人眼中的由中国特色“打屁股”背后意义。除了那最有权势的第一人,每个中国人都生活在被打屁股的阴影下,他们不仅要习惯屁股上挨板子的苦痛,还要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诚挚的感激。第一位进入紫禁城觐见慈禧太后的西方女性,美国公使康格的妻子萨拉,在她的《北京信札》里更坦言自己无法理解为何中国的任何一个官吏都可以随意打人,而被打的人在挨打后,“都必须直起身来,说:‘谢谢父母官,您打得好,您教育了我’”——经过两千年的历史,打屁股的人与被打屁股的人在这个国家里已经取得了共识:打屁股的必要的,也是最佳的惩治手段,暴力已经化为习惯从臀部灌输进每一个中国人的体内,尽管这个结论令当代的中国人感到沮丧,但不得不承认康格夫人的结论在某种意义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22、这位以被当众打屁股为荣的女子当然非常少见,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之所以愿意讲述自己被打屁股的经过,也是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大众的娱乐方式,没人觉得有何不妥,人们已经非常习惯于生活在这种被日常暴力包围的社会当中,如果想要在这样一个有两千年打屁股悠久传统的国家生存,就必须学会适应甚至是享受这种日常的暴力。并且随时小心自己在莫一天成为下一个被“打屁股”的人,没有人的屁股是真正安全的,因为板子随时都能落在自己的身上,不管他是谁。

23、关于人们对伏尔泰的评价,首先在文学方面,伏尔泰擅长创作戏剧,他的一生出版了多部书籍,这些书籍结合了伏尔泰幽默的语言来反映法国的现状,其中还有着对当时政权的批判。伏尔泰对现实的深刻剖析,这使得他的的文学作品更耐人寻味,可以带给人思考,从而鼓舞读者的内心。所以称伏尔泰是法国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一点也不夸张。他因此被评价为“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24、“在白人警察与黑人民众对立情绪的大背景下,梁警官被当成缓和警民关系的替罪羊牺牲“--这一个普遍认同的对梁警官事件的解读,我认为是公正的。

25、为什么我们不能进入主流社会?因为我们人口少,我们精英高大上。

26、去年法国政府专门发行了邮票来纪念这位女科学家,这位掌握多国语言,擅长骑马击剑的魅力女性。

27、3邮票美术馆—冬宫艺术品3-1966珍藏-银壶

28、由于笞刑成为主要刑罚,在传统中国富有匠人精神的刑罚专家的手中,笞刑也变得相当精细化和专业化。刑具设计得愈发精致,如果不考虑它落在人体上所出现的后果,那么应该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一件艺术品,汉代执行笞刑的刑具称为“箠”,根据规定要“长五尺,竹制、大头直径一寸,小头半寸,竹节削平”,到了晋代,又改成荆木,“长六尺、制杖大头围一寸,尾三分半”,到了南梁时,打人用的杖甚至还出现了分类,有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的“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五分的“法杖”以及大头围一寸一分,小头呈细尖状的“小杖”,在北魏,还根据不同功能划分为拷打时用杖、打脊背用杖和打腿用杖,到了宋代,由于宋代皇帝一般都很仁慈,所以为了避免有的官员太喜欢使用重杖打犯人,特别规定杖的重量不得超过十五两。也就是不到一斤,这将很多囚犯从杖毙而亡的边缘捞了回来。今天我们在清朝古装剧里见到打板子用的杖,在清代也被严格规定,笞刑用小竹板大头阔一寸五分,小头阔一寸,重量不能超过一斤半;大板子大头阔二寸,小头阔一寸五分,重量不得超过二斤。

29、  本次更新的内容是苏联1966年《艾尔米塔什的珍藏》第四枚法国雕塑家乌东的《伏尔泰坐像》。

30、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和猴子没什么两样,人类和猴子是表兄弟。’但为什么人类成了人,猴子终于使猴子呢?这就因为猴子不肯变化——它爱用四只脚走路。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脚走路的罢,但许多猴子就说:‘我们的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

31、为什么我们受到偏见?因为那其实并不是偏见。

32、其实。伏尔泰的想法并非没有根据。他那个时代的英国,的确是一个比他自己的国家更自由、更宽容的地方。因为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建立了立宪君主制。在这个制度下英国人的言论自由是有保障的。相反。法国奉行的是绝对君主制,这个制度在剥夺法国新教徒的宗教自由,法国人会因言获罪的。所以,伏尔泰的问题问得有根据。并且为后人所重视。欧洲的崇英者,总的来说是跟着伏尔泰的感觉走。他们崇英,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英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等级和文明社群的一种理想化”。(第94页)

33、不说是用木杖击打屁股,而是说屁股被木杖困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仿佛说明了打屁股的缘由并不是被打,而是自己找打。书中还栩栩如生地描述了被打完屁股以后艰于行走的状态:

34、多少年来,华裔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显示出来可敬的勇气。大家站出来呼喊,不再是患得患失小心翼翼的中国人形象,而是充满了血气和硬骨头。

35、在宋代以前,猴与人尽管是强娶,但最终也能和合如一家,但到了宋代,人妖殊途——这种非礼的感情,是要遭到理学家的一致炮轰的,所以齐天大圣再垂涎于张氏的美色,碍于有夫之妇的名声,也只能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能像他的祖先唐代白猿一样硬上弓。于是,在故事的结局,这位陈巡检最终也没有喜当爹,当然也没有一个像欧阳纥一样流芳千古的孩子,不过好在他的妻子保全了贞洁,在神仙紫阳真君出手协助下,齐天大圣还没来得及大闹天宫,就被两员神将押入天牢,陈巡检夫妇也就“团圆尽老,百年而终”,除了那只倒霉的齐天大圣之外,皆大欢喜。

36、如果说,伏尔泰的问题问得有根有据,那么,上述赫尔岑的评判就更加合情合理。因为当他晚伏尔泰一个多世纪而侨居英伦时,英国已经过第一次议会改革。真正跨入近代民主政治的门槛。19世纪英国的政治改革不断扩展。从而其保护人民自由的政治体制不断得到改善。在这个制度下。有选举产生的议会,独立运作的司法系统,自由出版的新闻业,因此,英国人的言论自由更有保障了。于是,我们就看到,18世纪英国的斯威夫特、蒲伯和菲尔丁对自己国家的讽刺和嘲骂.到19世纪变成了卡莱尔、纽曼、罗斯金、阿诺德、莫里斯等维多利亚时期文化巨人对它的激烈批判和痛斥。

37、   法国画家勒莫尼耶的代表作《在若弗兰夫人沙龙里诵读伏尔泰悲剧〈中国孤儿〉》,是一幅宽度近2米的大画,画中的人物将近60位,再现了启蒙时代若弗兰夫人沙龙的热闹场面。画中的主角左侧身穿黄裙侧身的若弗兰夫人,沙龙的女主人。在她身前身穿红衣的是《百科全书》副主编、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达朗贝尔,他是弃婴出身,由达朗贝尔来朗读《中国孤儿》想必感情充沛。此间还有狄德罗、杜尔哥这样的大学者,以及亲王、公爵的各种政要。甚至连已经于半年前去世的孟德斯鸠也被画到这幅画里,聆听伏尔泰的作品。那么伏尔泰在哪呢?他本人还在瑞士费内,那尊摆在中央的伏尔泰雕像,像教父一样看着众人。

38、猴子作为火攻奇兵的角色虽然不那么称职,但它确实是人类最常利用充当危险任务的动物,主要原因是猴子比其他动物更灵活,更聪明,(如果训练得好的话)更通人意,所以也就难怪有如此多的猴子小偷的故事了。古罗马的讽刺作家琉善就曾经提到半神人的英雄赫克勒斯被一种名为“猴人”的小矮人趁睡着时偷了东西。佛经《四分律》中曾记载一只猕猴偷走了伽奢国梵施王夫人的摩尼珠。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故事里,也有明治大博物学家南方熊楠先生曾转引帕金斯氏《埃塞俄比亚居住记》里记载的一个作者亲眼看见的猴子小偷故事,耍猴人将猴子带到卖枣的商贩旁边,让他表演翻跟头,但仔细一看便会发现猴子盯上了筐里的红枣,但不露声色,然后在表演一半的时候突然躺在地上纹丝不动,然后又突然蹦起来对卖枣商贩瞪眼大吼。接下来是最精彩的部分,但见这只猴子趁着商贩不知所措之时,它便开始用后肢偷枣,而前肢纹丝不动,商贩一丝也没有察觉到猴子的偷窃行为。直到旁人提醒,才不觉开怀大笑。这一则故事与《天方夜谭》里第152夜莎赫扎德给国王讲的《耍猴的小偷的故事》非常类似,同样是吸引商贩的注意力,然后趁机偷走货物,只不过是这一次偷的换成了一包旧衣裳。

39、3 邮票美术馆—冬宫艺术品3-1966珍藏-银壶

40、关于这件事的背景,已经很清楚了:2014年11月纽约华裔警官梁彼得和同为菜鸟警察的一位白人同僚,一起巡查纽约一座治安极其危险的建筑时,觉得在黑暗中听到声响,于是在惊慌中扣动了扳机。子弹从墙壁弹回,正好射入经过的非裔受害人AkaiGurley,导致其后来死亡。2016年2月,梁警官被陪审团认定二级过失杀人罪成立。

41、尽管自己屁股上的鞭痕还未完全褪尽,但当西方的眼睛看到一个个圆润的中国屁股光溜溜地袒露在阳光之下,被竹板子有节奏地击打着,直到血肉横飞,溃烂青肿时,他们的内心中仍然生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42、汉文帝因为将残忍的、损毁不可再生的肢体的肉刑,改为笞杖这种在一般人眼中认为打完以后可以痊愈的刑罚而得到后世儒家文士和法律改革家的一致称许,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时人是如何评价这次刑罚改革的,因为笞刑虽然是用板子打,但同样也会打死人,尤其是改革之后的用来替代肉刑的笞刑一打至少上百,受过刑罚的人就算勉强活了下来,也是终身残疾,所以《汉书》的作者班固对这次改革很阴损的评价道:

43、本文为独家原创稿件,撰文:李夏恩,编辑:禽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44、2 邮票美术馆—冬宫艺术邮票2-1966珍藏 金鹿

45、“猿猴好人间女色,每窃妇以逃,此吾国古来流传俗说,屡见之稗史者也”,钱锺书在《管锥编》中如此写道,看来这位通达学究在这方面还是很合于人情的。

46、为什么我们没有政治地位?因为我们对政治和公益鲜有兴趣。

47、我的荷兰朋友说,荷兰人见到外国留学生,第一反应常是“你什么时候离开荷兰,回自己的国家?”而当他在美国留学时,每个美国人都问他,“你毕业后应该留在美国,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这让他非常诧异。

48、所以与其说“美国”是一个国家,不如说她是一个理念。

49、关于伏尔泰的影响,首先伏尔泰把这些先进的思想带给了普通的法国民众使得他们有了反抗的意识,很快伏尔泰的思想传遍了整个法国,这对法国大革命起了直接性的作用。法国大革命的主要目的就是推翻法国的封建势力,为民众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这就是伏尔泰的影响之一。除此之外伏尔泰的影响还遍及整个欧洲以及世界,世界上其他国家受压迫的人民在接受到伏尔泰的思想后也敢于鼓起勇气同封建统治作斗争。伏尔泰的思想启迪了民众的内心而且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人。这对于当时的民众而言思想的转变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0、如果说今天占领荧幕的古装剧里有哪一点比较符合史实的话,那就是公堂之上的“打板子”。尽管上位者为了广大观众脆弱的道德水准而大大稀释了影视剧中“打板子”的酷烈程度,并且允许那些受刑者都穿着裤子受刑,但实际上,“打板子”是要把裤子扒下来的,好让板子的大头和人的屁股来一个绝对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这种打法尤为凶狠,特别是有些喜欢看现实版满清十大酷刑的官员,更会预备下“铁板子”来加重刑罚,就像李伯元在《活地狱》中所写的那样:

51、时光荏苒,像很多移民一样,我读书,工作。毕业后做事没有几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项目团队里就有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美国白人为我工作,而他并没有对此表现出一点不快。美国完全没有歧视吗?我想也是有的。可的的确确,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崇尚个人奋斗,崇尚公平竞争的地方,因此我并没有觉得我遇到过美国人,因为我是中国新移民,就觉得我不配当他们的上级。

52、这只小猴的结局很是悲惨,猴子本无道德善恶观念,所有偷窃恶行皆为主人指使,但最终受戮的却是猴子,人类之偏见,可见一斑。而猴子之善为盗的名声,似乎早已著于传统民俗之中。

53、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若弗兰夫人本人的肖像也是冬宫的收藏。

54、因为文化的暗流,其实可以如此汹涌。如果美国的公民们,不去时时刻刻去捍卫“美国”这种理想,那也许有一天,这些就突然丢了,美国也突然变了,变得她的公民都不认识了。

55、又有人说,”先是看了在美国的朋友转的案情介绍,感觉很痛心,同时朋友还是说:只能继续痛心地做着模范的沉默群体之一。”

56、就像一位智者所说的,“文明是复杂的,文明可以在数世纪中持续存在...但反过来,其根基又可能突然坍塌,陷入大混乱中。”

57、正因为如此,美国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是真正属于世界的。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只要他来到美国,落地生根,他都应该觉得,这片土地其实也属于自己。只要自己愿意,自己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正如他同样是他所来自的那个祖国的主人。

58、身为华人,我要平心而论的说,如果论种族歧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种族歧视少于美国。

59、所以,甚至近至十年前,美国华人个体上是边缘化的精致的精英,整体上则真的是一盘散沙。

60、那么,对华裔的不公平,到底有多么的广泛?对华裔的公平待遇的诉求,除了游行以外,还有什么我们自身可以做的地方?我们怎么样去主动参与更多的政治和公益?

61、19世纪30年代。当无数的英国人正陶醉于工业革命的胜利之时,卡莱尔(1795一1881)却于1832年发表《时代的征兆:机械时代》一文,将时人称颂的工业时代定义为“机械时代”。对于“机械”的含义,他作了如此的阐述:“目前受机器主宰的不光有人类外部世界和物质世界。而且还有人类内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光我们的行动方式,而且连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都受同一种习惯的调控。不光人的手变得机械了,而且连人的脑袋和心灵都变得机械了。”(转引自殷企平:《19世纪的英国和批评她的儿女们》)而在多种多样的“机械”表征中,最让卡莱尔反感的,是用统计数字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的方法。那时的英国,各种实用知识学会和统计学会纷纷成立,数据崇拜成了一种风气。在一些当权者的手里。数据成了对付针砭时弊者的利器。卡莱尔曾经讽刺过那种用数字封别人口的行径:“某个实用知识学会的成员总是会拿出一个计算过的数字来堵住你的口,那种斩钉截铁的口吻是何等的神气!”在卡莱尔看来,数据固然重要。但是下面两个问题更加重要:1)数据掌握在谁的手中?2)如何使用数据?对此,他是这样回答的:“统计学应该是一门值得尊敬的学科。是许多重要学科的基础;然而,这门学科不应该由蒸汽来牵引。在这一点上它跟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两样。它必须由一个有智慧的头脑来牵引。”(转引同上)卡莱尔就这样开创了有关“机械时代”的批评语境。后来的马修·阿诺德等人则继承和发展了卡莱尔奠定的批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19世纪英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几乎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揭露。

62、在猴子抢劫美女为妻的稗官野史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传奇小说《补江总白猿传》:梁末别将欧阳纥带着美艳的妻子来广西长乐平乱,结果妻子被白猿精所盗,关在深山洞中,最后欧阳纥找到了猿精藏身的山洞,和被白猿关起来的其她妇人一起想办法灌醉了白猿,并杀死了它,不过在杀它之前,白猿告诉欧阳纥一个惊天秘密,原来他已经被“喜当爹”了,而这个“做好事不留名”(我们确实不知道这只白猿的名字)的家伙还在临终前谆谆告诫他““天终我寿,但尔妻有孕,勿杀其子,必大其宗”,结果生下的孩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询。这个故事传之甚久,一直到南宋周去非还在《岭外代答》里提到这则故事,而且说那只被欧阳纥杀死的白猿留下的猴骨“犹能为妖,向城北民居,每人至必飞石”,唯有姓欧阳的人来,就不扔石头,可见白猿还是很顾念自己的后代子孙的。

63、为什么我们不抱团?应为我们宁愿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别的人就算是华裔跟我有什么关系?

64、1669年,荷兰来华船长达帕·奥尔法特描绘的杖责满清官员的情景

65、那么,我们的有逻辑,有激情,有智慧的领导者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