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39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26日

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

1、长篇小说,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街头卖艺的吉普赛女郎惨遭封建势力和教会迫害致死的悲剧。小说通过爱斯美拉尔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残害平民的罪行,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对下层人民寄予深切同情。作者根据美丑对照原则,在夸张中完成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照,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

2、长篇小说,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被白鲸咬掉了一条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作者赋予莫比-迪克的白色象征天真无邪和恐怖,以白鲸象征善和恶的混合,这也是人世的基本状况。小说以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的规模和成熟的文笔,成为传世佳作。

3、语言干净、朴素、简练、直白、没有任何深奥的词汇,都是日常中最常用的词语,作家却赋予他们极强的表现力。在描写捕鱼的过程中,海明威只用动词推动情节,不用形容词、副词修饰,叙述显得干净利落并且有力度,每一个动作都显示老人高超的技艺。

4、长篇小说,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以真实游行为素材,小说中心人物是尼洛夫娜,作品通过巴威尔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母亲从一个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下层劳动妇女转变为自觉的革命战士的历程,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和人的强大力量,被列宁誉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标志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进入一个新时期。小说以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特别是通过尼洛夫娜这个底层妇女的视角展示事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欧那尼》(又称《艾尔那尼》)是雨果戏剧的代表作,剧本内容和形式都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实践了浪漫主义的美学原则,从而遭到古典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在演出过程中,该剧支持者和古典主义拥趸者爆发了法国戏剧史上一次著名斗争,史称“欧那尼之战”。古典主义者千方百计破坏演出,浪漫主义支持者与古典主义者展开一系列激烈斗争,最终浪漫主义大获全胜,古典主义戏剧从此退出舞台,这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取得胜利的标志。

6、TheVampyre(1819年)byJohnWilliamPolidori

7、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也有人称之“自由剧”。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境遇”二字。其剧作不按传统戏剧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剧实际上是在演绎萨特自己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代表作有:《禁闭》、《苍蝇》等。

8、 象征主义: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9、拜伦: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卓越代表。拜伦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名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

10、  “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

11、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拜伦笔下的哈洛尔德。

12、 未来主义:20世纪初叶出现在欧洲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它兴起于意大利。波及欧洲各国。其宗旨是同旧的文化传统决裂,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彻底的革新。力求表现未来的世界和人,把文学变成现代生活的动力学,描写运动中的物和人,如旋转的机器、奔驰的汽车、翱翔的飞机、赛跑的运动员,赞美运动感、力感,显示一种立体风格。在形式上喜欢运用自由不羁的字句,打破规范,还经常搞文字游戏和图案拼贴、组合等。代表诗人有马里内蒂、马雅可夫斯基等。 

13、 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 

14、    中世纪英雄史诗原先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早期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贝奥武甫》和芬兰的《卡列瓦拉》(又译《英雄国》)。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15、“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代表是意大利的马里诺派和西班牙的贡哥拉派。

16、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最初出现在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反摩尔人的斗争结束后,西班牙遂渐趋于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王权的鼓励下繁荣起来,城市开始发达,一种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新文学体裁——流浪汉小说便应运而生。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是社会的不幸儿、失业者。作品常以他们的流浪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经历,八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每一部流浪汉小说都是一幅生动幽默的社会风俗画。代表作西班牙无名氏的《小赖子》等。

17、长篇小说,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中的一部。小说描写了四个交错的故事:一是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被上流社会金钱权势腐蚀堕落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故事;二是高老头因溺爱女儿耗尽资产后惨遭遗弃孤独而死的故事;三是贵妇鲍赛昂夫人因敌不过有钱的资产阶级小姐而被情夫抛弃后归隐的故事;四是逃犯伏脱冷为金钱杀人,又因金钱被人出卖而再度被捕的故事。作品通过这些故事,尤其是中心人物拉斯蒂涅堕落为野心家的故事,揭露了金钱腐蚀导致道德沦丧的社会罪恶。结构严谨,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8、庞大固埃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代表作《巨人传》中的人物,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创造了这个在身体和精神上一样高大强壮的巨人形象。庞大固埃主义象征: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乐天、达观、积极进取。

19、瓦尔波尔的小说产生于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小说中再也不是他始称的伪造建筑而是真正的中世纪传奇故事。《奥特兰图城堡》起初名为传奇故事,有教养的阶层认为传奇故事是庸俗的文学样式,甚至因为其中迷信的元素而认为不适合儿童阅读,但华尔波尔更新了其中的元素,使中世纪的传奇故事有了新的形式。基本的情节是其它哥特小说中的必要元素,一个威胁性的秘密,一个古老的诅咒,以及无数的困扰:隐藏的走廊,经常昏倒的女主角。但真正确立哥特式小说标准样式的是安·莱德克利夫(AnnRadcliffe)。莱德克利夫使挥之不去的哥特式恶人进入文学领域,这一角色后来发展成了拜伦式英雄。与华尔波尔的小说不同,她的小说是英国脍炙人口的畅销书。莱德克利夫掀起了一阵热潮,身后模仿者如云;她的影响在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也可见。书中一个人物由于阅读了哥特式小说,夜半微小的声音也带给她无限的恐惧。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是哥特式小说在其经典时代的巅峰。

20、.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21、长篇小说,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小说以葛利高里及其家人、乡亲的命运为中心,真实反映了哥萨克人民在巨大历史变迁中的动荡与分化,深刻揭示了哥萨克作为俄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由于战争和革命,在风俗、生活以及人们心理状态上的巨大变动,反映了他们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艰难历程。小说场面宏伟,气势恢宏,描写细腻,充满浓郁的哥萨克乡土气息,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悲壮史诗性作品。

22、《悲惨世界》是法国小说家雨果作的一部人同社会搏斗的一部史诗。

23、Frankenstein(1818年)玛莉·雪莱著(FulltextatWikisource)

24、五幕诗体喜剧,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作品主要写一个宗教骗子的丑行。通过达尔杜弗的所作所为,对宗教骗子的伪君子面目进行了揭露和鞭挞,反映了法国贵族社会的伪善和宗教的欺骗性、危害性。作品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人物,让中心人物在第三幕才出场,并用他自己的言行来揭露自己的丑恶灵魂,使“高尚”的言辞与卑鄙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伪善的性格特征,增强作品的讽刺效果。作品结构严谨,戏剧冲突集中,语言精彩,富于个性特征。

25、欧洲中世纪文学常采用寓意手法,假托梦境、幻境或隐喻来反映生活现实,作品中常常出现地狱、天堂等,主人公往返其间,并有向导作指引,这类作品被后人成为梦幻文学。中世纪的教会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中有不少作品采用这种寓意手法,代表作品是法国的《玫瑰传奇》,但丁的《神曲》也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

26、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他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陀的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小说具有对话性。

27、    古希腊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塑造了高大完美的、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众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会进化的遗迹和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这种正常的思维有别于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因而得名。

28、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现实生活出发,在广阔的背景下,通过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时代特点,思想倾向在情节发展中自然流露,而不是直陈或通过人物来传达作者的思想观念。

29、前身的祭神歌舞和滑稽戏。希腊喜剧主要是政治讽刺喜剧,大多取材于当代现实生活,反映重大社会问题,讽刺抨击违背民意的当权人物和各种丑恶现象,以浓厚的现实性、强烈的政治性著称。希腊古典时期的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的代表作是《阿卡奈人》。

30、对话体小说,法国启蒙主义作家狄德罗的代表作,恩格斯称之“辩证法的杰作”。小说塑造了一个集“高傲与卑鄙、才智与愚蠢”为一体的人物形象“拉摩的侄儿”。拉摩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侄儿是一个落魄文人,小说通过描写“我”和“拉摩的侄儿”的对话,揭示了这个人物复杂而矛盾的性格。小说中,拉摩清贫的生活让他的侄儿采取了游戏人生的态度。拉摩的辩白,控诉了冷酷的社会;他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心理和时代特征。

31、是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产生的一种小说的形式,通常以一位年轻主人公的成长、发展经历为主题。这位主人公以理想化的方式达到了当时人们对于一个受过教化的人的理想。教育小说中有一些传记的成分,在主人公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教化概念起到了核心的作用。结构经常采用三段式:青少年年代-漫游年代-师傅年代。大都以积极的调子结尾,表现主人公年轻时代的许多幻想虽在生活的磨炼和挫折中破灭,但也因此找到了大有所为的新生活。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是德国教育小说的代表作。

32、长篇小说,法国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的代表作。主人公老实人纯朴善良,头脑简单,寄居在男爵府上,信奉导师邦葛罗斯关于“世界尽善尽美”的哲学。老实人因和男爵的小姐居内贡自由恋爱,被男爵逐出家门,从此开始流浪生涯。 其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中老实人及其意中人和他的老师最初觉得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事物都尽善尽美,但他们在遭遇一系列无妄之灾后,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完善,唯有劳动可以使人们免除烦恼、纵欲和饥寒。文中还描写了一个政治清明、黄金遍地的黄金国,国中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寄托了伏尔泰的政治理想。

33、 境遇剧: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其剧作不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剧实际上是在演绎萨特自己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这些剧曾在上演时造成轰动效应。  

34、拜伦式英雄是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的一系列形象,他们既 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

35、TheFalloftheHouseofUsher(1839年)爱伦·坡著(FulltextatWikisource)

36、城市文学:城市文学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出现于10—11世纪的欧洲。它与教会文学不同,在内容上现实性极强,在风格上也生动活泼,主要使用讽刺手法。城市文学的出现,对于中世纪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文学样式上,城市文学也有新的创造,残生了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等新型体裁。作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街头说唱者。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市民阶级的机智和狡猾,讽刺专横的贵族、贪婪的教士和凶暴的骑士。代表作品有《列那狐传奇》等。(相关阅读:中世纪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详见文末链接)

37、相传阿基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于是她对此实施报复,在婚礼上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佛洛狄忒都想拥有这个苹果。宙斯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判定,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许他娶得最漂亮的女子。最后帕里斯将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得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为此挑起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此后,“不和的金苹果”意指不和的种子与祸根。

38、又称清新体诗派,13世纪后半叶出现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抒情诗派。它在法国骑士抒情诗的影响下产生,多以爱情为主题,把爱情写成一种来自高贵心灵的能使人道德高尚的感情,一种能给人带来强烈激情的力量。以但丁的《新生》成就最高,彼得拉克发展了这一派传统,使形式更加完美,清新体诗派表达了反封建和反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