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文正今的修身,处世,治国治家,识人用人,为官为政,养生等方面,留下他人生哲理的文字中,可以更加了解他经历阅历了人情险恶的官埸,风方莫测的战場的成功之路。
2、曾国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一生都在为朝廷考虑,在军事,政治,文学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清朝的末期要是没有曾国藩,将会灭亡的更快。
3、主要还是曾国藩所生活的时代限制了他,虽然另一方面也是时代成就了他。
4、 本书为线装古籍版,高档宣纸三彩印刷,西泠印社出版社发行。书中附有郑显理老师创作的书法作品近50幅,并附精美国画50余幅,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为成就事业、教育子女、修炼心态、思考人生、馈赠朋友之思想佳礼,以飨读者。
5、曾国藩的遗产只有一万八千两的养廉银,除了养老之外还要用来办丧事,他认为很多的养老钱,事实证明并不丰裕,因为他的丧事就花了一万多两银子。他正真的遗产一个是“富厚堂”的宅地,还有就是书籍。他死之后,其子因病重还要向别人借钱医治,有功之臣的后代这样穷,可见曾国藩确实算的上是一个清官,他表面上和光同尘,收受小礼,但骨子里清廉刻苦,每收一礼,心中都有一条价格线,从不逾越。(曾国藩简介视频)。
6、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
7、然而,曾国藩的精气神,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也早已不复当年饱满。老了,老了,虽然明知“两宫才地平常……皇上冲龄”,亦无可如何。
8、5月16日至17日,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摄制组来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利见斋及曾国藩兄弟的万宜堂、大夫第及县城曾国藩学校、文塔等处取景拍摄。摄制组还到九峰山并绕道湘乡中沙来到湘潭县石鼓镇铜梁山航拍荷叶美丽风光。
9、有清一代名臣,以曾国藩居首。那么,曾国藩可称为“圣人”吗?
10、不过,即使是老年,曾国藩的一些举措还是真正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11、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12、现代人追求养生,却往往忽略了病从口入,饭食八分饱,茶饮两分量,切勿暴饮暴食。
13、作为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不是圣人,一点也不重要了,而是在於曾文正公的为官治国治家之道,一个以身作则,居官严明,在国家主权,据理为爭,权高位重,如履薄冰,能体察民情,体恤爱民,这样的中兴名臣,故此为官要懂曾文正,要了解曾文正公的人生沉浮。作为曾国藩各受后人推崇倍致的原因所在。曾国藩几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留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警戒和沉思的东西。
14、 本著作尝试以深厚的国学智慧来解决现代问题。(曾国藩简介视频)。
15、其中,核心景区富厚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湖南新潇湘八景。曾国藩故居景区为湖湘文化旅游最热门景区之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16、这里面积仅100多平方公里,但却走出了一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晚清重臣曾国藩、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有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畅、伟大的革命母亲葛健豪。
17、 作者以现代人在12个领域面临的困惑为线索(生命与人生、家风与家教、孝敬与友爱、学习与教育、社交与识人、恋爱与婚姻、事业与合作、逆境与挫折、心态与修炼、才情与志趣、健康与养生、责任与担当),精选出36个问题与困境(诸如:如何理解生命?如何传承好家风?子女如何尽孝?孩子不肯吃苦,怎么办?如何构建朋友圈?如何消除夫妻矛盾?遭遇中年危机,怎么办?物欲横流,如何洁身自爱?内心不够强大,怎么办?如何跨越疾病这道坎?养生的秘诀是什么?),针对每个问题,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3个国学锦囊,故名“108人生锦囊”,古为今用,让国学智慧在21世纪焕发勃勃生机。
18、曾国藩天生资质平庸,智商不过中等,第七次参加考试才中秀才,文章甚至被考官公开批责“文理太浅”,做官后他的学生李鸿章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梁启超称曾国藩在诸贤杰中最为钝拙,他自己也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自己没什么才华,读书做事反应都很慢。
19、生前出版影响深远的《曾国藩家书》,另还著有《挺经》、《冰鉴》等现代畅销书。
20、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说是∴是为吾人之师资…。
21、反观曾国藩,其家书、日记、奏章之类,固然有益世道人心处,累累可观,但终究不过小焉者也,于时代大潮毫无触动。其后,一介书生梁启超及其师康有为,倡导新学,方是中国真正预流世界大潮之始。
22、曾国藩一介书生,他不是军人,却能为大清立下不世功业,平定大平军。他不是午哲人,却从曾文正公留下卵文字却字字珠玑,饱含人生哲学。
23、曾文正公,少年立志,目光远大。天道酬勤,修身成仁。待人平和,以人为善。
24、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发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
25、打仗的方法更是笨拙的很“结硬寨,打呆仗”。
26、曾国藩先生的稳重表现在他不乱表态,做事不贪功冒进丶不好大喜功。他一旦谋定的事情就会一直延着计划干下去,不会三心二意,不会突然转变态度。这种作风是个可贵的打工仔品质,所有的老板都会喜欢。
27、曾国藩在文中说:“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黄帝内经》说道:“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
28、曾国藩认为,说话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29、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否则不经意间便失言得罪他人了。
30、当时紧急公文,在信封口处往往要粘上鸡毛,俗称鸡毛信、鸡毛令箭。每当曾国藩看到这种信,总是毛骨悚然,如见蛇蝎,必须要别人帮他取掉鸡毛,他才敢拆读。古时候曾有这样的说法:“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就死了,龙蛇之类,也畏惧这种气味。”
31、太平天国虽然破坏多于建设,但产生太平天国的土壤是清朝腐败的统治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
32、“主敬”要求做到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工作时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33、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
34、为什么在各方面不如你的人却做的比你成功,曾国藩给出的解释是: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天意恒居十分之七。说的是,人的天赋资质其实差不多,因为我们大脑的开发程度几乎一样,当然排除少部分。但为什么取得的成就差别会那么大,这里曾国藩用天意来解释这一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
35、曾国藩出身一般,天赋一般,但有大毅力,大恒心,百折不挠,在这一方面堪称后世读书学子的楷模。
36、第靠自强不息、勤勉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完成从庸人到圣人的跳跃,
37、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一生思想轨迹复杂多变,能吸收一切良好的东西,能够雄辩地批判不正确的东西,他的思想都是通过日记、文章和家书记录下来,可以看出他的心灵遭受过各种煎熬和磨难,他的每一步都困而求知,勉励而行,没有灵光乍现,没有立地顿悟,有的只是如同我们每个凡人一样的情感,比如因为社交、贪玩而没做到日课时的懊悔,比如没有达到自己承诺做圣人的要求时,没有做到待人真诚,不议人长短时,他都在日记中深深的谴责批判过自我,并勉励自己下不为例。
38、 曾国藩一贯主张“明强”,就是说,在判断分析形势基础上,才能决定是使强还是使柔。当时中国和西方军事实力的差距太大,避战显然是明智的选择。
39、在为人处事上“每逢大事有静气”这是曾国藩年轻时候时刻铭记在心的,那时的曾国藩初入官场,难免心浮气躁,他就向著名理学家唐鉴先生请教。这个“静”字用得特别传神,从此以后,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思考,这些思考的时间为他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很多平常时候不能注意的细节,都被很好的解决掉。在处理中的问题的时候,这一做法发挥的优势更加明显,曾国藩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静下心来反复思索,最终得出的结论往往能让人信服。
40、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1、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42、中国古代,对于“圣人”的标准是极为严苛的,三代以下,只有孔子能称圣人,孟子都只是亚圣。
43、然而,曾国藩的精气神,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也早已不复当年饱满。老了,老了,虽然明知“两宫才地平常……皇上冲龄”,亦无可如何。
44、曾国藩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晚清名人,他出名的地方不仅在于他帮助大清朝解决太平天国带来的严重内乱,更在于他能够严于律己,同时还留下了一本《曾国藩家训》给后人;他的很多金句流传至今,比如说,“莫问收获,但为耕耘”,“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得空闲之光阴”,“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妥妥的金句大V。
45、如何评价历人物,都有他的正反两方的历史原因。
46、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47、有清一代名臣,以曾国藩居首。那么,曾国藩可称为“圣人”吗?
48、曾国藩,或可称旧时代的最后一个大儒,却并非新时代的引领者。他们的璀璨时光、高峰时刻,已经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永远无法再现了。
49、两个小时过去了,小偷耳边仍不停的听到这同样的背书词。三个小时过去了,同样的背书词从同一个人口中读出——曾国藩还是没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50、他对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态度,他内心纯洁不存邪念,曾国藩每天都要花时间静坐思索,从不说空话,没有把握之事绝不轻易答应。除此之外,曾国藩热衷于研究文学,在早期就将易经读通,其中的阴阳变法更是手到擒来,曾把一切顺利的诸如事业、富贵、地位等归在阳里,将一切不利、坎坷归在阴里。
51、除了做了十三年的京官,曾国藩还带兵打仗,一生中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镇压太平天国,与太平军打了十二年的仗,挽救清朝于危亡之际。
52、一个人若是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皆有极伟大的表现,即足可称圣人。
53、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第三故居。曾国藩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毅勇侯爵,其弟曾国荃、曾国潢为兄仿侯府规制,历经数年建成。目前富厚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湖湘文化旅游最热门景区之一。
54、原来那天凑巧有一小偷来光顾他家,在曾家一夜游的同时顺便带点纪念品回去。这位小偷很早就潜入他家,埋伏在床底下心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等这书呆子一睡,我就捞上一笔”一个小时过去了,小偷耳边不停的传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背书声。
55、不过对于这位完人,也存在好色的问题,在他的日记和家书中,就记载了自己的两件好色的事情。
56、曾国藩对鸡毛害怕到这种程度,难免也被人理解为蟒蛇转世。在岳麓书院学习时因为怕别人看到身上的鳞片,所以夏天燥热时还穿戴整齐地读书,让先生大加赞赏。
57、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康乾嘉盛世走向没落,衰败,内扰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曾国藩創办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当时大平天国横扫湘湖大地,为此被清王朝封为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58、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
59、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60、做人要低调,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曾国藩这样教导我们: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平日里做任何事都应该低调,因为历代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大众主体总是相对弱势的,可以用贫富来解释这一现象,穷人多少有些仇富心理,这时候富家子弟的一点小不对,会被放大无数倍,导致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61、第三就是写日记监督自己。曾国藩坚持写日记,并利用日记监督自己,一旦自己有思想动摇,有非分之想,就会在日记中深刻反省,甚至对自己大骂,让自己不敢有所想。
62、朱熹也好,王阳明也好,他们立德立言,皆足以开创一个时代,引领潮流数百年。
63、在治国平天下上,做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在湘军取得大成功后,开始重视对自己亲信的培养,他的几位弟弟都得到曾国藩的赏识,其中洛克六弟最受曾国藩看好,就想向六弟传授自己的带兵经验。
64、湘军重视安营扎寨,每天行军四小时走三十里,就花四小时扎营、挖沟、修墙,把自己保护起来,再分配士兵轮流站岗。先自我保护,再争取战争的胜利,这也是曾国藩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先求稳,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每场战争都花心思摸透敌我双方情况、战斗部署,后勤供应,撤退、救援等问题,算透了才下定决心开打。因此,湘军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一两年,等到战争结束时,城外的地形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了。
65、所以为人低调不仅是自保,也是维护社会和平。什么是老练: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洁。从中不难归纳总结出,一个人想要表现的老练,想要变现的面对突发状况处乱不惊,就必须稳重行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66、课程运用国学精髓易经、道德经、儒学三种不同的思维与视野,为打造幸福人生提供智慧支撑。讲座分为:国学智慧是幸福人生的源泉、易经对幸福人生的启迪、儒家思想对幸福人生的启迪、道家思想对幸福人生的启迪,思想剖析融入生动例子,智慧之光闪现。
67、当然,放宽一点,后世旷代大儒朱熹、王阳明也被一些人称为圣人。
68、他带头兴办洋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中国第一家翻译馆,先后共译书160种,介绍西方科技、文化知识;采纳容闳的建议,送出近代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其中包括后来的第一任民国总理唐绍仪、有“中国铁路之父”之誉的詹天佑等人。
69、 16日晚上,在摄制组住处,双峰县纪委宣传部组织摄制组和解说词撰写人游延年、县文物局熊志龙就摄制工作进行了研讨,摄制组介绍了拍摄情况,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游延年、熊志龙对照拍摄脚本,逐一与摄制组就取镜、画面处理、配音、音乐等交换意见,县纪委宣传部在会上转达了曾氏后裔曾樾校长对拍摄脚本的修改建议。
70、当时总督一级的灰色收入(也就是下属的进贡)平均每年十八万两,但每当下属给曾国藩送礼时,他只收其中一件最廉价的东西,其余全部退回,比如按照惯例知府为他置办总督府,各种昂贵的物什都送过来,他只挑了七卷草席,下属给他送十六大包金银珠宝,他只收了一顶小帽。
71、曾国藩面对西方的船坚利炮面前以他为代表的实力派图强御侮,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工厂,办企业设学校,泽科技书,成为发展中国工业化的洋务运动的先驱。全力促成中国首批派遗留学生国外求学,堪称中华创始之举。是中国人第一次走出国门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文化。首开中同留学教育之先河。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栋樑之才。
72、毛泽东称赞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73、而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类似“牛皮癣”一类的皮肤病,(有一说“火蟒藓”),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所以曾国藩也相信了巨蟒转世这一梦语。曾国藩还有一个奇怪的爱好——爱吃鸡,却又最怕鸡毛。
74、他带头兴办洋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中国第一家翻译馆,先后共译书160种,介绍西方科技、文化知识;采纳容闳的建议,送出近代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其中包括后来的第一任民国总理唐绍仪、有“中国铁路之父”之誉的詹天佑等人。
75、曾国藩为官不贪,清白做人。刚中有柔,诚愚机巧,言辞诚信,拿师结友。
76、反观曾国藩,其家书、日记、奏章之类,固然有益世道人心处,累累可观,但终究不过小焉者也,于时代大潮毫无触动。其后,一介书生梁启超及其师康有为,倡导新学,方是中国真正预流世界大潮之始。
77、第自强不息。他认为一个人想要在世上立定脚跟,能依靠的只有“自强”二字。曾国藩的一生每天都在战斗,与敌人斗,更与自己斗,总是“困知勉行”,遇到困难从不服输,发愤图强,支撑他一生奋斗的就是这种“自强”的精神。
78、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位于双峰县东部,东边与南岳衡山相邻。因四周群山环抱一盆地形似荷叶而得名,曾国藩故居就座落在这片荷叶中。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景秀丽、风水奇异,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79、清政府赞揚他为…学有本领,器成运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80、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军攻占湖南,曾国藩奉旨前往抗击成立湘军,湘军一作战勇猛远近闻名,人们只知道湘军常打胜仗,并且士气高涨,却不知道作为湘军首领的曾国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国藩让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礼制,通读古典经学,湘军在当时素质奇高,队伍作战时更是整齐划没有半点拖泥带水,部队执行力高,应变能力强,自然常打胜仗。
81、曾国藩故里有乡间侯府富厚堂、曾国藩兄弟出生地白玉堂、曾国潢故居万宜堂、曾国荃故居大夫第等九处十堂曾氏家族文化遗产,还有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山、天然奇异石林石鸡寨等自然景观。
82、不过,即使是老年,曾国藩的一些举措还是真正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83、太平天国虽然破坏多于建设,但产生太平天国的土壤是清朝腐败的统治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
84、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85、曾国藩不仅资质平庸,身体素质也不怎么好,30岁到40岁本来是人的盛年,可没到35岁的曾国藩就出现了早衰,30岁有耳鸣,用脑就头昏疲劳,一多说话更觉得疲倦不支,生过三次大病,差点死掉,在立志做圣人,规定每天做日课十二条后,因工作量增大,精神紧张而导致吐血。曾国藩还得了困扰他一生、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疾病:皮肤病,因病情反复发作,夜间加重而伴有烦躁、焦虑、失眠等表现,即使成眠,每天也不过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劳累过度还导致了眼疾。36岁就戴老花镜,多年的劳累使曾国藩身上的病一样样增多,如血压高,经常眩晕,脾胃不好,经常腹泻、腹痛、腹胀;经常牙痛,多汗。
86、至于立德、立言,从传统角度,曾国藩也算做到了极致。然而,还不够。
87、平定大平军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本。充分体现了曾国藩的领导才能和超越常人的独到之处。
88、而曾国藩虽然没有小偷那样的天分,却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而成为一位连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天分并不等于成功,只有勤奋才能让“天才”变成“人才”。
89、当然,放宽一点,后世旷代大儒朱熹、王阳明也被一些人称为圣人。
90、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91、作为一本曾国藩的专著,本书不仅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也揭露了曾国藩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本书填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首次详细研究了一位古代官员的收入与支出,揭示了清代官员的工资条、灰色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关系。
92、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有功,但这功劳是打折扣的,何况他治乱世用重典,以杀止杀,得到“曾剃头”之名,毁誉之间,难言哉!
93、曾国藩家境平常,家中田地人均12亩半,相当于小地主,生活也仅止于吃饱糙米饭,家风勤奋节俭,为补贴家用,曾经与弟弟课余时间放牛、砍柴,甚至在集市上卖过菜篮子,推过运碑车。第一年进京参加考试没考上,第二年进京家中就拿不出路费,只好借32串铜钱,到京时,花的只剩下3吊。
94、攻克南京后,曾国藩曾有若干机会挑战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95、第二就是耗光精力。曾国藩觉得好色是因为自己精力有所剩余,于是就开始制定各种计划让自己忙碌起来,一旦忙碌起来就会把好色抛之脑后,所以曾国藩早起、练字、读书,将自己的精力都用在这方面,自然不会想男女之事。曾国藩日记
96、曾国藩能忍辱负重大胆创新,西学东渐,西为中用。晚清的李鸿章就是他的学生,所推行洋务运动就是曾国藩的举措,
97、但即使按照放宽的标准,曾国藩也还不到可称圣人的地步。
98、我们虽然成为不了圣人,但是可以向圣人学习。将“修身八法”谨记并严格执行,将对你以后的生活大有裨益。
99、掌握了这种平衡之后,处理事情能十分果断。曾国藩攻破天京,完成对太平天国的镇压被朝廷封为一等毅勇侯。在天津教会案发生之后,曾国藩屈从法国,受到舆论谴责,回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之后积极筹备费用,送学童前往美国留学,为洋务运动输送人才。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曾国藩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清朝的政权稳定和他密不可分。
100、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