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85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19日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1、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2、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4、试译:孔子说:“蛮夷边鄙之地有君王,不如中原华夏之地没君王。”

5、孔子的学说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人格的重视。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孔子一个基本的主张。

6、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试译: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树”的道理。宰我回答说:“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让人战栗。’”孔子听后说:“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8、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9、试译: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10、(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2、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有它的多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许你一时只能理解其中的一点,当但你经历多了,见识丰富了,你再去看时,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生活就是这样多方面性的,当你对一句话不理解时,你是选择遗弃它,还是深入的去思考?当你多次的去深究它的时候,你将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13、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4、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15、试译: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礼仪怎么能到位?做人没有仁爱,音乐怎么能到位?”

16、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7、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8、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

19、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20、《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21、《论语·八佾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2、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2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4、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5、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段。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7、(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8、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9、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文”;一是躬行实践。在前一方面,他大概可以和其他的人相比,但在后一方面,他也还没有完全成功。关于“君子”必须兼具此两方面,以下这一段话表示得最明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此处的“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礼乐”,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之文。“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道家的“返璞归真”,魏晋人的“率性而行”即是此一路)。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30、唯有放下,才能不放弃。学国学课程,想干啥干啥,该干啥干啥,建议都支上本儿,上网偷菜、工作、聊天、炒股,就像在家听老妈叨叨一样。老妈叨叨的不过是几十年的事儿,咱叨叨的是几千年的事儿,而已。其实想想,咱岁数越大,越像自己的爸妈,为啥呢?他们当初的叨叨,其实都灌到咱耳朵里了,只是咱不觉得、没注意而已。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1、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2、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4、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3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6、颜渊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

37、(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3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9、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40、(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1、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2、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4、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45、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7、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8、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9、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1、(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3、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办事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54、(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5、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6、(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57、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8、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59、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60、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汉。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61、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62、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6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4、俗话说,读好书、交高人,乃是人生两大幸事。一个人是红是黑,只要看看他身边的人就知道结果了。身边德行高的朋友越多,就代表着你的德行越高,对于今后你在事业上的帮助也就越大。若是能够借人之智,成就自己,那才算是大智慧。

65、注释:好:喜欢,爱好。乐lè:以……为乐趣。

66、(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67、(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8、注释:笃:忠实,坚守。     仁:仁德。  

69、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7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1、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73、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74、(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6、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77、解释:富有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它,君子是不会接受。

78、(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79、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80、(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81、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82、(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