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德经全文及译文(53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05日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2、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不得已而用之(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被迫使用)。

4、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5、深知什么是荣华显耀,却安守于平常的谦卑取态,甘作天下的虚无者。甘作天下的虚无者,永恒的德

6、不道早已(不遵从这个规律难免会过早衰亡)。

7、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8、道,通常看起来无所作为的样子,实际上没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王侯若能持守他,就一任万物自己变化。变化中有私欲发作,我便用那无以名状的本原来镇住。在这个无以名状的本原里,欲望将断绝。欲望断绝,人心平静了,天下自然便安稳了。

9、  第五十四章               

10、   从事于学则随之以各种附赘的日益增加,从事于道则随之以附赘的日益减少。减少又减少,最后

11、       为政随和散漫,人民反而喜乐淳和;为政勤紧利索,人民反而怨愤飘零。灾祸呵,福祥的亲密伴

12、上礼为之而莫之应(行大礼者如果得不到对方的相应),

13、要收敛的,必先张驰一下。要削弱的,必先加强一下。要废弃的,必先兴起一会儿。要夺取的,必先让与一点儿。这是微妙的亮光。

14、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5、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6、古代那些懂得社会法则的统治者,不是用明民政策来管理国家,而是用愚民方式来实施管理。这是因为民众难管理其根源在于智者百出。所以依靠民众的机智来振兴国家,实则是为国家养了一批盗贼,不依靠民众的智慧来维护国家,反而造福于整个国家。得知道这两者也都属于对立的治国方略,(没有一味的好与坏),经常明白对立所形成的策略,这即是达到彻悟的境界。这一学问既深邃而又久远,它与我们平时对事物所认可的规律具有相反性,正是由于存在对立相反的认识,而后才能达到更顺利的境界。 

17、德深厚,德深厚则无不胜任,无不胜任则能耐不可限量,能耐不可限量则足以保有国家。保有国家的

18、不要妨害人们的安居,不要搅扰人们的生活。只要不令人们生厌,人们就不会厌恶权威。

19、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20、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21、外其身而身存(置之身外反而让人民依赖他的存在),

22、用道来行使主权的人,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用武力总是有报应的。军队进驻之地,荆棘便长出来;每逢大战之后,凶年接著来到。

23、但是你若真的做到制心一处,心无旁骛,杂念不起,去反反复复地读,可能也有机会能够悟到更多更广更深的道理。

2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5、恃之以生而不辞(但它恃侯万物之生却不宣扬),

26、慈爱才能勇敢,俭朴才能扩增,不与人争强好胜,才能为人师长。

27、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28、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如果不敬重老师,或者不爱惜其资财,那么,再有智慧也是大大地迷失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

29、对国家的统治而言,要让国家安定,就得让民心纯朴,要使民心纯朴,就得让民众不崇尚才智和地位,才会使民众不至于形成争强好胜之心。也不要让民众向往珍物稀宝,社会上才不会出现偷扒现象。更不要让民众产生贪欲之念,才不犯上作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针就是:让国民思想空虚而能填饱肚子,淡化民众的理想而又能使身体强壮。总之,经常让民众保持既无知识又无欲望的状态,而让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又不敢不替国家效力,这样的话,国家就一定会治理好。 

30、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32、我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天下的人却不能明白,不能实行。

33、       夫代大匠斫者,鲜有不伤其手者矣。

34、善于走路的人,走起路来总是不声不响;擅长言辞的人,说起话来无懈可击;善于算术的人,计算起来,用不着算盘之类的工具;擅长做锁的人,没有哪一把锁不能打开。人总是以特有的本领呈现出来,社会也需要各类贤才,缺一不可。正是这样,圣人常常只能拯救人的灵魂,所以他们的理论对任何人都有价值,他们常常能拯救物质,所以对万物都有保护作用。这就是所谓依照自己的特长行事。由于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太善良的人,对学生不会严格,因而不利于当老师,而对别人要求严格的人,就具备为人之师的必要素质。我们不要过分看重具有为师的能力的人,也不要过分喜爱具有某一资质的人,各自的特长,对社会各有其用。即便是一名智商极高的人,在其它领域他也存在大惑不解的地方。这一认识是极为关键的。 

3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6、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3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

38、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9、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0、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

41、天地不能同人类比,就像石头不能与昆虫比一样。其实,人的价值越大,自我圈就越大。正由于他们不注重“小我”,故能成就“大我”。

42、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43、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的远古语录体。在秦时《吕氏春

44、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贵,在于他不是情动一时、令出一时,乃是自然而然、永恒如此。

4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6、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这两种勇气,一个有利,一个有害。上天所厌恶的,谁晓得个中原委呢?

47、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49、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50、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51、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会遇到老虎,打仗不会受到伤害。在他面前,凶牛不知怎么投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么扑张它的爪,敌兵不知怎么挥舞他的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已脱离了死亡的境地啊!

52、一味顺从与相互抵触,其间的差距又有多大呢?美好与丑恶又相差多大的距离呢?只要众人回避的,你也就不得不惧怕。大千世界这种现象总不会终止。纷繁复杂的芸芸众生中,有的一生像蹲在牢圈中的畜生一样,不思考任何理论问题,还自鸣得意,有的则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我呢,还是孤独地等待未来的运气,这种好运我还非常茫然,就像婴儿尚未成长为孩童一样。现在研究自然法则已经使我精疲力竭,尽管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但似乎没有君王来器重我,让我找到一个好归宿。一般人总是心满意足,而我却茫然若失。我真是太蠢了!太糊涂了!一般人都明智,我却围绕着这些学术不能自拔,一般人能看破红尘,我却为此而闷闷不乐。一般人都有所依靠,我却像顽石一般,好象还显几份鄙俗之气。其实,我的心灵就像大海一样辽阔、明净、沸腾,任凭多大的风浪,我也决不退缩。我就是有别于他人,将研究天地之道作为我最佳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