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爱读书的成语(96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21日

爱读书的成语

1、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2、马天乐同学讲述的是《破釜沉舟》的故事,他把人物形象演绎得生动逼真。讲到项羽提刀斩宋义之时,马天乐拿起“宝剑”向空中一挥,眼神中流露出坚定的目光,颇有几分楚霸王的神勇。

3、释义 “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4、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5、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7、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8、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9、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10、自古以来热爱读书的人就有很多,那么热爱读书的成语又有哪些呢,我为您介绍一下吧!

11、示例:哥哥正准备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

12、(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爱读书的成语)。

13、  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含英咀华、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韦编三绝、举一反三

14、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15、  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16、刘仕尧身穿黑灰色的汉服,淳朴憨厚。宫畅鸿一身蓝绿色的古装服饰,俏皮可爱。他们穿上与故事人物相契合的服装,一上台,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今年一月份在市儿童故事表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宫畅鸿果然实力非凡,“盗铃人”捂住耳朵暗自窃喜,甩起胳膊敲大钟,“咣咣”……边讲边演,让大家忍俊不禁。

17、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18、  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

19、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0、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21、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22、(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七回:“听到后边,一回儿象尽是歌声,一回儿象尽是笛声,真听得神怡心醉。”

23、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24、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25、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26、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 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27、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28、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29、(翻译):发愤忘食,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0、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31、磨砻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亦作“磨礲浸灌”。

32、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33、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4、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5、故事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 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 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

36、  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 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37、  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

38、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39、汉·刘珍《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解释:梁鸿常常独自一个人坐到吃饭的时候,也不跟其他人一起吃饭。邻居先开始烧火做饭,做完饭后,对他说:“我的饭已经做好了,灶里的火还燃着,趁着余火,你接着做饭吧。”梁鸿却说:“你的好意,我们心里是知道的,但一个人处世怎么能利用别人的余火来加自己的热呢?”说完,他灭掉灶中的火,再重新生火做饭。

40、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41、拥书南面(yōng shū nán miàn)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出自《魏书·逸士传·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译文:: 一个人如果家中藏有万书,何需作百城之官来证明自己。

42、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43、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44、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45、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46、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47、这个词语和能说会道都能形容一个人口才好,但是口齿伶俐更强调(qiángdiào)乖巧和灵活。

48、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49、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50、(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51、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52、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53、  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

54、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55、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56、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57、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58、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59、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60、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61、  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

62、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63、谢霆锋(XièTíngfēng)跟妹妹在1985年参加了一个贺岁(hèsuì)节目,虽然都是小小年纪,却活泼外向,口齿伶俐(kǒuchǐlínglì),很受大家的喜欢。

64、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65、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66、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

67、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教学相长孜孜不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8、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69、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70、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71、磨砻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亦作“磨礲浸灌”。

72、  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 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73、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7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囊萤继日 映雪读书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燃薪苦读

75、作为阅读季小编有责任也有义务给我们的粉丝提供福利!

76、(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7、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78、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梁:房梁上,股:大腿。

79、不过毕竟是盛典,我们招募必然有些门槛的——比如:

80、磨礲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同“磨砻浸灌”。

81、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8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83、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84、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85、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86、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87、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88、  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 学非所用、

89、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90、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91、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本月26日即将在天桥剧场盛大开幕。“北京阅读季”经过六年的发展,已搭建起了‘六位一体’的全民阅读平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全民阅读推广做法”。

92、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93、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94、(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95、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