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93句)

浏览: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24日

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

1、所以等待着尼采的究竟是什么呢?在《尼采导论》中,雅思贝尔斯对于尼采的这种奇怪的漂泊人生有着一番精辟的描写:“尼采一生的主要特色是他的脱出常规的生存。他没有现实生计,没有职业,没有生活圈子。他不结婚,不招收门徒和弟子(其实这话也不算太对,彼特•加斯特算是尼采的半个弟子,也是他的朋友——在尼采死后,自己的著作被妹妹伊丽莎白进行任意篡改之时,是加斯特带领了一群人整理了原版的尼采著作,使得尼采的作品的真貌得以留存),在人世间不营建自己的事务领域。他背井离乡,到处流浪,似乎在寻找他一直未曾找到的什么。然而,这种脱出常规的生存本身就是本质的东西,是尼采全部哲学活动的方式。”(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

2、Teacher:如果你知道你的爱人得了不治之症,就快去世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3、YoungMan:可是这正是爱情神奇和神秘的地方。我们是否爱和爱得有多深,只有我们的心能告诉我们。和自己的心去争论是毫无用处的。

4、表白或被表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结局不是谈一次恋爱,而是少一个朋友。

5、○奥德·朗瑟兰(AudeLancelin)拥有法国哲学教师资格,法国著名新闻周刊《新观察家》记者。(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

6、真正的不幸不在于相爱的双方无法互相拥有,而在于他们无法互相理解。

7、Student:这看起来是非常有见地的区分

8、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9、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不容易,要活出复杂很简单。 有些人的恋爱,更像是场妄想症。

10、 在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儒家思想在起作用,提倡的是“三纲五常”;在婚姻问题上秉承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恪守的是门规祖训,即使是贵为皇帝的妹妹.亲生女儿有时也会成联姻的牺牲品。在封建社会女性是没有人权的,如果过世了往宗谱上添名字,嫁给姓张的叫张氏,嫁给姓王的叫王氏,只有少数名人才有姓名流传于世。离婚也是男方主权,一纸休书便可结束婚姻,女方再嫁也要有休书在手,否则媒婆不予接洽。在历史上无论是神学还是民间都弥漫着封建礼法

11、袁芳,武汉大学珞珈山七年山民,北京金融作协会员,火锅十级爱好者,麦当劳死忠粉。热爱语言,精通英语与德语。喜欢阅读和舞蹈,也喜欢格斗和机车,曾获跆拳道邀请赛优秀运动员称号,柔术实战勇敢挑战体重两倍于自己的对手。群星双鱼,上升狮子,温柔浪漫又热情活泼,不仅是很可爱的女孩子,也是很哇撒的女孩子。

12、YoungMan:这是一个讨人喜欢的故事!我认为有一个非常好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神话如此流行。它迎合了我们认为爱情无法控制的看法。当爱情来临时,你既无法选择去爱一个人,又无法选择不爱一个人。

13、知道吗,最可悲的爱情,并不是像两条平行线一样遥遥相望,而是像两条交叉线,相知后又渐渐远行。

14、在斐德罗看来,“爱”这件礼物是如此神奇,它能让人超越自己的渺小与有限,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所喜爱的事物,或者人,而奋不顾身——一个人可以因为害怕被爱人看到自己的懦弱而鼓起勇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命运之神开出的“一命换一命”的条件下,阿尔刻提斯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患了绝症的丈夫的命,最后善有善报被赫拉克勒斯将灵魂从死神那里救了回来,与自己的丈夫再度团聚……

15、世界那么大,爱上一个人那么容易,被爱也那么容易,但要互相相爱,竟这么难。

16、人与爱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爱情的起源问题。爱情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产生?这是爱情哲学思考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西方哲学家大多是从对“人”的基本认识出发去解释这一问题的。他们把爱情说成是人的本性,或者认为爱情出自人的本性。这样就把爱情的起源归结为人性之必然,使人与爱情紧密地联系起来。

17、Sage:我就当你所说的是赞扬了。这意味着我们日常的共同信念是支持我的理论的。

18、如果你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就会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生活中的矛盾,使生活更加美好。

19、女孩都想成为幸福的人,后来她们才知道,原来幸福不过就是爱对了人。

20、Teacher:可是你随后还是会说,这是他的痛苦,你在分担他的痛苦吗?

2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爱情观,不同阶级、不同层次的人,恋爱的方式也有所差别。

22、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不缠绕,不牵绊,不占有,然后相伴,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如果我遇见你,就会紧紧抓住你。

23、在讲述完了这两位爱神的故事后,鲍萨尼亚进一步论证道,拥有智慧的人类们天生地就会对一切“好”的事物产生喜爱的情绪——这些好的事物,即包括感性的事物,即好吃好玩的东西;也当然包括对美好的精神品质的喜爱,如每个人都会由衷地愿意跟善解人意的人待在一起,都尊敬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欣赏人在言行举止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智慧……如此种种,最后鲍萨尼亚断定道:人们都希望自己占有好的东西,因而对于精神上的“好”的占有,则是通过跟那些拥有美好品质的人在一起实现的——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像蜜蜂采集蜂蜜而被鲜花所吸引那般,围绕在这些藏有美好品质的人儿身边,试图从他们身上获得“美好品质的蜂蜜”。

24、疯子:然而对于人而言,人需要的是确证,是真真切切的幸福与愉悦——于我而言,我确实希望得到爱情;于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他确实只渴望得到金钱;于一个备战高考的高三的学生而言,他所想的不过是自己理想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人的这些“所求”,都是具体的事物,如果那所谓的“真理”不能让这些事物实现,那是没有意义的。人寻求那么多的真理,不过只是简单的对于自我幸福的寻求而已。这意味着,尽管那“有用即真理”这话并不太让人喜欢,也意味着“对于神的试探与不敬”,但它确实简单粗暴地说出了“超验与经验的连接”这个问题的本质——幸福。

25、人缺少什么总会去追寻什么,总得以某种方式获得某种替代性的补偿:没有爱情便用哪怕是嫖娼所带来的性爱代替,或是那些需要把自我完全沉浸进去、却又能带来巨大的荣誉的工作。《当尼采哭泣》的作者也许是觉得历史中的尼采过于悲惨,便是替他安排了一次可以或多或少排解他的内心孤独的精神治疗。

26、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的、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27、因而,本质上来说,斐德罗实际上是将人这种为了自己爱的事物奋不顾身的精神广义地化为了“爱情”——为了自己爱的事物而献身。斐德罗把这种驱使人超越人的自我保存本能去追求某个目的的力量,称为是“爱神的礼赠”。这样的爱情让人伟大起来,使人勇敢地在这个世界上不畏艰险,寻求自我的幸福。

28、柏拉图还发挥了希腊传统的灵感说。他认为创作的源泉是灵感,诗人须有神灵凭附,转入狂热状态,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柏拉图的对话录对希腊文学有很大的贡献。它的特点是用提问、启发、诱导等方式解决疑难,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层层深入,使读者不但看到思辨的结果,还看到思想发展的过程。

29、《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30、Philosopher:可是这个由不得你自己选择。这是你的爱情观推出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31、Student:这看起来是对我的观点的非常好的总结。

32、爱情在我们的人生中为我们创造着另一种人生。它使我们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与那个世界相比较,现实的世界显得混杂纷乱。爱情使我们得以重新瞩目我们生息其间的平凡的宇宙,使我们的灵魂得以窥见人生的神奇美妙。

33、我们为爱情所驱使,我们便能去领悟我们的所见所遇,去思想我们的所感所识。当生命中那些琐碎的印象不断重现,使我们对宇宙的观感变得支离破碎之时,爱情为我们重新创造一个宇宙。

34、爱人如友伴一般相互用“爱”支持,超越自我,活出更好的人生。作品:AdamMartinakis.

35、你说这些依赖于主观感受,这也许是对的。我意识到自己爱某个人是因为我对这个人有强烈的感觉。我爱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别人,因为我只是对这个特定的人有感觉。可是所有的这些都是只与坠入情网的经验有关。坠入情网只是爱情的早期阶段,不是爱情的全部。

36、知道吗,最可悲的爱情,并不是像两条平行线一样遥遥相望,而是像两条交叉线,相知后又渐渐远行。

37、如果,有些人和你在一起,本就是为了满足他的需求,而不是有多爱你,多心疼你,那你趁早远离吧。

38、所谓爱情,就是有那么一个人,可以轻易控制你的情绪:前一刻让你哭,下一刻又让你笑。

39、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阿里斯托芬并没有对此给出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从来都是超验的——这意味着,即便你遇到了这样的爱情,你也无法对此言说,但是你能够在内心中知道——最后,并不是我们遇到了那个“唯一”,而是我们让那人成为了自己的“唯一”:这,才是我们大多数人能够遇到的爱情。

40、YoungMan:我认为即使一种爱情观必然会导致某种荒唐的结论,你也不能否定这种爱情观。也许爱情就是荒唐的,生活就是荒唐的。

41、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42、因此,为了概述目前人类对于爱情的认识,我们心理学简报团队在查阅了一系列文献后,基于现有的研究和理论,追根溯源总结出了四大主流爱情观,按照理论提出的时间顺序并结合心理学知识解析整理出了一份关于“爱情观”的综述,与各位读者分享。

43、疯子:我想我同意你的看法,毕竟只有上帝给予的地图才能让我们找到天堂——可是基督徒和大家一样都是人呀,一如你曾经告诉我的,成为基督徒也不一定能得救——作为有限性的人如何寻找到那在彼岸世界存在的上帝的地图呢?

44、对于爱情形式与艺术的思考,受制于对于爱情本质和价值的思考。爱情的形式是爱情本质的现实表现与展开。这一点在柏拉图那里表现得十分突出。他根据自己对爱情本质的理解,把爱情分为“心灵的爱情”与“凡俗的爱情”。前者是由爱情女神感发,是不掺杂肉欲的纯精神的爱情,也就是著名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他竭力推崇这种爱情,认为它是惟一值得高尚的人选择的爱情。而后者是由凡俗女神引起,它只贪求肉欲而不注重精神,是不值得称道的只有下等的人才选择的爱情。

45、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不必要求太多;两个人关心彼此就是幸福,不必强求太多;两个人见见面就是幸福,不必奢求太多。

46、Sage:一个人是不够的,所以两个人就是必需的。三个人不是必需的,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爱情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缺少爱的关系,一个人是不完整的。至少得两个人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当然,这并不是说随便两个人都能形成一个整体。

47、Student:我同意这种观点。通过观察,我们对爱情特性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嗯我有另外一对概念想检验:爱和欣赏。很明显它们是不同的,可是哪里不同呢?

48、灵魂伴侣是自己缺失的另一半。作品:AdamMartinakis.

49、所以真正的爱情是困难的,因为它要求两个善良并真正理解和爱着对方的人同调地付出(而现实中太多人遇见的只是一方付出一方占有的不平等);但是真正的爱情也是超越了常人所害怕的那种“付出了没有回报”的顾虑的,因为它是一种人的本质的更高的自我实现。

50、于是神立足于世间,带着他全能的爱而像最低下的人一样。他知道,学生即谬误——假如他犯了错,假如他坠落并且丧失了他的坦然和自信!用一个全能的“要有……”来负载天和地,只要有一丁点的时间未能到场,所有这一切都会一齐沉沦下去。而若与负载着人类的愤慨的那种可能性相比——当他出于爱而成为人类的拯救者之时,这一点却又是何等的轻松!

51、如今的牧师只比教堂执事大一点儿,任何他人都是权威,所有的差异和权威都在某种具有共性的疯狂中、或者说在同甘共苦中被调和了。在无人真正拥有权威、无人能够以此方式令他受益、或者真正能够把被保护者带走的情况下,别的方式反而会更成功。因为有一点是确定的,当一个傻瓜自己走开之时,他会带上其他很多人。

52、所以我们该怎么解释这段爱情呢?聪慧的莎乐美很早就给出了我们答案,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已经写在了诗里头,只可惜尼采似乎没有读懂里头的警告——抑或是明知道这是一场灾难,依旧却视死如归地前往?姑且让我们以莎乐美献给尼采的另外一首意味深长的诗:

53、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4、看来我们的小丘比特真的是很调皮,孤独与自由的二律背反,也是他带来的一个考验。

55、理智的有限性在于它强调一种先验的绝对无条件,道德也是如此。我们会出于道德偶尔地对一个人好,但是能让我们一直对一个人好的,只能是“爱”——并不存在一直牺牲自我对他人好的圣人,唯有爱才能驱使一个人能超越自我保存的理智本能,牺牲自我的利益去对一个人好。所以,爱情并不是道德的善——它的无条件并不来自客观的要求,而是来自爱的主体的无限主观性趋向——翻译一下就是很简单一句话:“我对你好仅因为我爱你。”

56、     “我们所爱的,只是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并且想把对方变成这个形象。”我认为这种改变别人的做法往往是令人不可理喻,甚至让人感到畏惧。同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又怎能去改变对方原有的人生轨迹,只能说两人可以相互影响,共同进步,都朝着对方理想的对象发展,而不是改变。在爱情中,我们确实找到了另一个生命的联结,也许也就找到了与世界的联结。用哲学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这里表达的是改变对方的形象,也即不是在唯物观前提上,是一种简单的唯心。在爱情上,也正是因为我们之前找不到理想的联结,而去一味地禁锢,以为把心锁上,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当发现联结不受限制,客观的事物终究会令人无法去抗拒内心的折腾,内心越是渴望摆脱现状,自己就会失去本真。无论在人生哪种境遇,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联系交流,这种交流也是两颗心建立联结的时候,恰逢其时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57、YoungMan:实际上不总是好事。有时候爱情的感觉是苦涩的。比如当你爱一个人,而她却不爱你的时候。但你却情不自禁,这是苦涩的爱情。当两个互相爱慕的人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们的爱情也可以是苦乐参半的。

58、Teacher:你觉得你喜欢一个使你感觉不高兴的人合乎情理吗?

59、阿里斯托芬是从讲故事开始他的发言的。他说,最开始的人类,并不像如今我们所见的那般只有男性和女性,除了这两性之外还有一种性别叫“阴阳人”:既是男性又是女性(阿里斯托芬同学准确地预言了当今人妖的出现……)。而且,当时的人类身上的一切构成都是双套的:两个头四条手臂四条腿,每个头上则也是各自一套完整的眼耳鼻嘴……除了生殖器官之外,其他的器官全都“双倍”,类似于今天时代里的“连体人”。还有就是,他们的身体是圆形的,他们如果要走或者跑的时候,会把身体卷成一个球飞速向前滚(火影里丁次的肉弹战车之术?)……

60、不过两个人是形成一个整体的最少人数。由于两个人就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了,所以第三个人就不是必需的了。可是这并不是说,三个人就不可能。如果两个人已经融合在一起并且确立了这种新身份,另外出现的第三个人每每会被这两个人看做是对他们爱情关系的威胁或者损害。

61、希腊学者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而现今柏拉图式爱情已经扭曲成精神爱情,基本上是断章取义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恋,这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排斥。

6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63、关于爱情研究,传记研究的合理性通常不会受到太多质疑,一场前所未有的或灾难性的邂逅,甚至一场从未上演过的邂逅,往往都会对一位思想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蒙田(Montaigne)到克尔凯郭尔,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卢梭,所有人都曾以隐蔽的方式将感情的创伤或胜利掺杂在哲学思考之中,以完全自愿的方式创作出了某种形式的自传。尼采写道,“我一直都是全身心地用我的身体和生活来写作,我并不知道‘纯粹的精神’问题是什么”。一直以来,哲学家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爱情,掺杂进他们每个人的感情变故、经历的苦恼或者与那些背后的女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更具有分量和意义。1914年5月17日,弗洛伊德给挚友欧内斯特·琼斯写道,“无论是谁,但凡可以向人类承诺将其从性爱的折磨中解放出来的人,都将被奉为英雄——即使他的承诺狂妄无知”。关于爱情,哲学家们有时更喜欢说一些无知诳语,而这个事实我们也不予争辩。最后,我们将决定权留给读者,让他们自己来决定是否要感谢这些哲学家,如果他们真的通晓减轻爱情痛苦的方法。

64、爱情哲学仍是一片需要重新开拓甚至亟须保护的领域。首先需要尽可能地抵抗无处不在的虚无主义,凭借着对性行为的压制,简而言之,即将其定义为一种病态的放荡,虚无主义似乎已为自己找到了一款笨重的破坏武器。同时,还需要解决一个战略性问题,因为专属爱情的思维逻辑确实与情感市场表面的理性相悖,在这样的情感市场里,每一位交易者都眼睁睁看着自己逐渐被束缚成了一模一样的元素分子,在唯一的原则——个人主义——下可怜兮兮地盘算各自的心机。不负责任并充满暴力,就是爱情在世人眼中的另一副模样。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或许我们领悟到了一种比某些女权主义者的言论更为合适的新观点。在情色战场里,女人无法成为像男人那样的人,男人反之亦然。事实上,关于每位哲学家的困扰和偏见,甚至其中大多数都暴露出的对女人欺骗的恐惧,本书将讨论的所有人与事,都曾以各自的方式,阐明了问题的根源。

65、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如姜太公流传下来的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说“恩生于害”这句话,举例来说,像父亲打儿子,儿子挨打很痛,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这就是“恩生于害”。领导人对部下亦是如此。这句话的意义很深。中国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的人,对这点特别要注意。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身上。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恩与害,往往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恩生于害”这句话很重要。而它的原理,亦即来自生克的法则,生人者也克人,恩与害,两个对立相存,没有绝对的一方。现在青年人谈恋爱也知道,爱得愈深,恨得也愈深,这也就是“恩生于害”的原理,也是生克的法则。

66、有一句我们都熟知的谚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没有哪个男人天生就违背了自己的天性,而对美丽可人的女孩子们产生厌恶与拒绝感的。正如那些对于爱情失望的人儿们,总有着那些让他们心伤的过往——可能是一次来自挚爱的背叛,也可能是逐渐地在分分合合中丧失了对爱情的稳定性的希望。我们可以因为法海没尝过爱情而说一句“法海不懂爱”,但对于尼采而言倒恰恰不是如此——这种执着的对于女性的诋毁,便是来自于与传奇女子莎乐美的那段“两个智慧灵魂的邂逅”。

67、爱情刚产生的时候也是新生事物,当它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后,它也会变成旧事物,那它会不会灭亡呢?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释,它必然会灭亡,可是事实也是这样,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发现了对方的缺点,不能适应而分开;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发现了对方并不是你最爱的人,不能接受而分开等。

68、《爱的艺术》,弗洛姆著,李健鸣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第4页。

69、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第三个错误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同“持久的爱”的区别,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寂寞。

70、因为那种向后看的东西就是悔悟,而且正因为如此,悔悟才加快步伐向它前面的东西跑去。

71、你仰视苏格拉底,可我却认为他就是一个奇怪的老头。这是因为我们看做是优点的东西不一样,或者我们对不同的优点重视的程度不同。但是我可以说,我们欣赏某人总是有原因的。如果没有原因就一定不是欣赏。

72、“否定感性的情欲,否定肉体的交欢,强调对美本身的追求,强调精神上彼此的共鸣”——这便是如今我们熟悉的“柏拉图式恋爱观”的真正来源。所以,“柏拉图式恋爱”并非只是如今恋爱受伤的人儿们渴盼的那种“不要肉欲、不要情感付出,只追求精神上的共鸣”。柏拉图式恋爱,指的是对于不朽的追求,这种追求到最后都会回归到对知识、对哲学的学习上。哲人们看透了尘世间爱情的不确定性,将其作为个别的“美”进行扬弃,转而去追求真正的永恒的美本身。

73、Student:爱情和同情在我们分享或分担别人的快乐和痛苦这一点上是差不多的。出于同情,我们分享或分担快乐或痛苦,可是我们不会把这快乐或痛苦看做是我们自己的快乐或痛苦。那是我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的别人的快乐或痛苦。

74、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你白头到老。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

75、Student:我也会觉得难过,不过会更加难过,因为他是我的爱人。

76、感性的容颜可以随着岁月老去,不复存在而变得丑陋,但是美好的道德品质却是可以持久不变——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对于美好的道德品质的爱和追求,因为它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好,这也是真正的爱情应当有的样子:恋爱中的两个人彼此学习身上的美好的地方,然后一起变得更好。

77、“我和她分享了一个又一个神圣的瞬间,这是我唯一知道的神圣瞬间——从未有人和我相爱,从未。” 

78、人本主义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经说过,真正成熟的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在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3将所爱之人的言行抑或态度作为获取或审视自我认知的行为,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削弱甚至损害了个体的完整性与独立性。爱情让男女双方心甘情愿、情不自禁、不知不觉地以对方作为自我认知的决定因素,却又恰恰是因此,让彼此一步一步地失去独立性和完整性,也因此而削弱了个体自身的吸引力,破坏了个体与其所爱之人之间的平等与自由,使得二人的爱情仿佛永远都不能达到成熟的状态。

79、YoungMan:我不太确定我是否会赞成这个说法。

80、罗素认为,人的本性是害怕外界。外界的陌生、残酷会让人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为自己建立“与世隔绝”的壁垒,以此来保护自己。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人渴望解除这种孤寂感,于是“爱”就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亲密且温暖的感觉让人能够克服对外界的恐惧,从而解除自身的孤寂感,以此来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波伏瓦(1908-1986年):爱是为了让我们超越自己波伏瓦(1908-1986年)。图源:网络。爱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法国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deBeauvoir)认为爱是人渴望和他人融为一体的欲望,这使得人生充满意义。

81、Philosopher:也许在强烈的情绪体验和爱情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坠入情网)的关系上,你解释得很对。不过问题是这是否就是爱情的全部呢?现在我还不爱任何人,不过我以后某个时候可能会爱上某个人。由不爱任何人到爱上某个人,中间必定是有一个途径的。我怎么能意识到我爱上别人了呢?为什么我爱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别的人呢?

82、对于这段恋情不看好的,同样还有莎乐美的母亲。在罗马之行中,她就已经观察着向自己女儿献殷勤的两个男人——她看不透尼采,而更喜欢李。她曾这般对于自己的女儿说道:“和弗里德里希在一起你是不会幸福的,不错不错,我指的是世俗的幸福,也许他是一位圣人,可是失去世俗的幸福,做个圣人又怎样呢?上帝原谅我说这样的话,可这就是我的观点。这位尼采先生不仅渎神,而且全身是病,虚弱不堪,你怎么可以嫁给他?除非你疯了,想做一个终身制的护士或大夫。还有他的母亲和妹妹,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赶走你的,别傻了,我的孩子。”

83、从“人”出发,西方哲学家在对爱情本质进行思考的同时,对爱情的价值也进行了颇多的思考。在这里对于爱情本质理解大相径庭的哲学家们,对于爱情价值的认识却表现了更多的一致性,尽管一致性的基础和立足点不尽相同。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了爱情存在的意义 ,认为爱情对于人是有益的。以精神需求为爱情基础的哲学家们称爱情为精神的“滋补品”,认为爱情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加崇高,品格更为优秀。以生理需求为爱情基础的哲学家则视爱情为合理地满足人的自然欲求的渠道,认为正是爱情才使人的天性得以实现,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84、不过阿里斯托芬本人和同时代大多数希腊男子一样,更加认可“男人之间的情谊”,觉得这种情谊比男女之间的“爱情”更为高尚,这种自我统一在男人与男人之间实现更加值得赞赏一些……真正的男人应当爱的是男人身上才有的“男子气概”,结婚不过是出于繁衍后代的需要才去做的,那些本身就是由“双头男人”分裂出来的男人们应当去寻求男人……所以按阿里斯托芬的这个说法,“同性才是真爱,异性只是繁殖后代”这句话确实不是开玩笑的……

85、因为我自己的谬误只有我自己才能发现;只有当我自己发现它的时候,它才被发现,就算在此前全世界都知道也不算数。

86、但那被人生驱逐了的尼采,却热烈地爱着这被过去的哲学所鄙薄的人生。年轻之时的他尽管接受了叔本华对于世界的悲观主义的解释原则,但他相信那不是最终的解释——我们苦苦追寻真理,并不是为了用那真理来否认我们的幸福。如果哲学鼓励人放弃生活,那么那就是“死亡的说教”,是“毒蜘蛛”(查拉图斯特拉语)。

87、有了爱,便不该有恨。爱是美好的。恨却丑陋。何必让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化作丑恶呢?不要觉得不公平。关于离去。他失去的是一个爱他的人,而你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和一个重新去爱的机会。

8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89、姑且让我们抛开这句话里头有关SM的瞎想。尼采关于女性的种种蔑视言论似乎数不胜数,刚才这句只不过是比较闻名遐迩的一句,如果要再找相关的句子那可是不胜枚举:“十足的女人从事文学,其情形就像一个人在犯小小的罪孽时一样”“如果女人有男人的美德,那么她会让人无法忍受;如果她没有男人的美德,她又无法忍受自己”……对于女性的诋毁与讥讽在尼采晚期的著作里经常可以找到,俨然成了他的写作乐趣之一。

90、别傻了,对你好不好,不是靠想出来,而是一天天日子过出来的。

91、是爱引发了所有的苦难,因为神并不嫉妒他自己,相反,在爱之中他愿于最低下的人平起平坐。

92、“如果你想要幸福,那就去信仰;如果你想要真理,那就去寻求。”很早之前尼采就曾这么教训自己的妹妹——他在与莎乐美相处时,是否有想起过自己的这句话呢?如果有,那他肯定能够知道自己这段恋爱的命运的:生活并不需要真相,需要的仅仅只是那能圆润一切的信仰般的爱和强大的执行力,不需要问那么多“为什么”和“是什么”。